6月20日,上交所网站显示,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升股份”)通过上市委会议。
公开资料显示,友升股份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老牌铝合金汽车零件制造商,主要产品为汽车结构零部件,目前已经形成门槛梁系列、电池托盘系列、保险杠系列、副车架系列等多项产品体系。
2022年-2024年,友升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50亿元、29.05亿元和39.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3.21亿元和4.05亿元。
从财务数据看,友升股份近三年营收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然而,在亮眼业绩的背后,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性及治理结构方面的隐忧逐渐浮现:核心研发人员持续流失的同时,专利发明主力悄然更迭;而董事会秘书的特殊任职轨迹,更引发市场对其“IPO专业户”角色的关注。
技术骨干批量流失,研发主力悄然更迭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家公司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创新性远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是企业核心技术实力重要的体现。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友升股份及子公司总计拥有已授权专利 176 项,其中发明专利 2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7 项。
对比同行可比公司来看,友升股份的发明专利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和胜股份拥有发明专利89项、文灿股份拥有发明专利36项、旭升集团拥有发明专利33项、新铝时代拥有发明专利23项,友升股份排名倒数第二,显著落后于和胜股份、文灿股份和旭升集团。
同时,2022年-2024年,友升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8628.58万元、9701.23万元和12092.9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7%、3.34%和3.06%。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78%、3.79%和3.58%。
对于在招股书中自称一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友升股份来说,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以及在研发上低投入似乎与其宣称的内容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2021年6月,友升股份发布的申报稿当中,提到了公司有5名核心技术人员,其中就包括公司创始人罗世兵,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经理李文通、糜罕峰、王立忠和董朋轩。
从核心技术人员的职务来看,可以确定友升股份的工程技术中心肩负了公司的研发任务,工程项目经理属于研发人员。
从友升股份公布的13项核心技术涉及17项专利的发明人看,李文通参与了6项专利发明,糜罕峰参与了1项专利发明,王立忠和董朋轩分别参与了3项和2项。
或出于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当年披露的员工持股平台共青城泽升的出资结构当中,王立忠、糜罕峰、李文通、董朋轩均出资5万元,每人持股比例仅为0.54%。
然而,终究没等来过会,2023年2月和11月,王立忠和董朋轩先后离任,在今年6月发布的注册稿当中,披露的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结构之中不再有王立忠和董朋轩名字。
相比2021年员工持股平台当中10人来自工程技术中心,如今曹捷 王立忠 董朋轩、周盛礼已经离开,工程技术中心的人员在员工持股平台只占8席了,总持股比例也下降了。
而且,友升股份公布的13项核心技术涉及17项专利,其中9个专利的第二顺位发明人如今已离职。
另外,根据天眼查列示的友升股份专利详情可见,从申请专利的时间来看,李文通和姚李军入职友升股份的年份相近,姚李军作为友升股份的元老研发人员,从2015年开始,与罗世兵一起作为发明人,发明并参与申请了13项专利技术,在多个技术发明人列表当中,名次都仅次于罗世兵。
尤其是姚李军还参与了友升股份两项核心技术专利“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副车架设计与制造工艺”和“轻量化铝合金仪表板骨架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发明,而这两项核心技术正被应用于友升股份募投的云南友升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
然而友升股份在2021年公布的股东名单和员工持股平台当中,并没有出现姚李军的名字,2022年之后,姚李军从友升股份新申请的专利发明人之中销声匿迹,直到2025年蔚来汽车申请的专利“门槛梁组件、车身总成及车辆”明细当中,发明人之列第1个人就是姚李军。
从2023年至今,友升股份(母公司)公开的24项专利当中,有22项发明人里出现何浩南,而何浩南并不在共青城泽升的股东名列,更没有被列入核心技术人员之内。
从资料可见,2023年之前,何浩南在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就职,仅仅参与了2项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发明,但是进入友升股份之后发明潜质似乎大爆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公众号显示,何浩南的大学毕业时间是2021年7月。
耐人寻味的是,根据天眼查信息,从2023年至今,友升股份及子公司新申请的专利,发明人里不再出现李文通的名字。
此外,2022年申请的专利尚有一项被列入核心专利,但从2023年至今,友升股份及子公司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有26个,没有一项被列入核心技术专利,也没有一项是发明专利。而2023年和2024年友升股份付出的研发费用就合计就近2亿元。
资深研发激励寒酸,半载董秘持股值千万
相比研发人员的持股数和离职后的“公事公办”,友升股份对离职的董秘倒是颇有“人情味”。
友升股份现任董事会秘书为施红惠,相比核心技术人员,施红惠因为获得“独特优待”而被外界所关注。
据招股书披露,施红惠于2018年6月首次进入友升,担任财务总监一职。仅仅过半年之后,施红惠便认缴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共青城泽升40万元出资额,直接持有共青城泽升3.22%的份额,而入职多年的研发人员最多只能认缴5万元,持有比例仅为0.54%。
2019年7月,只在友升股份待了一年的施红惠就辞去了财务总监一职。次月,施红惠进入当时拟冲刺科创板IPO的华依科技担任财务总监。
对于施红惠离职的原因,友升股份招股书中写道:“因个人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原因。”
根据招股书,友升股份对于股权激励员工的服务期有明确表述,即“激励计划实施之日起至上市之日后 36 个月内”,公司预计等待期为授予日至预计上市后三年(2027 年 12 月),股权激励费用在等待期内摊销。
对此,友升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看重施红惠的专业能力和IPO上市经验,一次性授予其股份,明确不含相关服务期限,离任后依然能在员工持股平台持股,股权激励费用在授予日一次性确认。”
反观,其他员工若在上述期限内离职,将无法再获得该持股激励,持有的共青城泽升的股权要转让给执行事务合伙人金丽燕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并且股利支付费用也要冲回。
值得一提的是,施红惠于2019年8月去了华依科技后,友升股份财务总监一职务出现了近一年半的“真空”,期间到底有没有人担任财务总监招股书并未明确披露。直至2020年12月王甥上任,财务总监岗才落定。
此外,在2020年12月,友升股份任命罗登为董事会秘书一职。但仅1个月过后,罗登便以个人缘由辞去了这一职务,而接替他的人正是此前离任近一年半的施红惠。
当时,按照友升股份离职员工内部转让股票价格测算,施红惠间接持有的友升股份股票价值超过千万元。
此次若成功IPO上市,友升股份如愿募集到24.71亿元,那么市值将接近100亿元。施红惠持有的股份价值再飙升至约2300万元。
反观给友升股份贡献了6个核心专利的李文通,即便友升股份能如愿上市,间接持股价值也不到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