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爆火,相信很多人都计划着——卖掉油车去换电车。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毕竟电车省钱、省心、配置也很强,怎么看都比传统油车更有吸引力。
可真有这么完美吗?或许不然!
因为你真把油车卖了,换上电车就会发现:
电车是挺香,但有些坑要是没提前想清楚,那真的是一步错、步步烦。
尤其下面这3件事,如果没提前想明白,大概率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换车”……
01 我真的需要换车吗?
说白了,现在很多人考虑换电车,可能不是“油车真开不动了”,而是觉得“电车看起来更香”——
省钱、省心、配置高,朋友圈里一水的特斯拉、小鹏、问界,自己不开一台,仿佛就“落伍”了。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你真的需要换车吗?
可能并不需要!
毕竟很多人开的油车,要不是三四年内买的,没出过事故;
要么就是没换多久,没啥大修,还开得挺稳的——那换电车的“节省逻辑”就得打个问号了。
因为换车本身,就意味着一大笔额外支出——
新车落地动辄二三十万,保险、上牌杂七杂八也得小几千,再加上卖掉旧车可能还得折价、亏损。
而你指望电车“电费便宜”把差价省回来?
别开玩笑了,就算一年省一万电费,也得开个四五年才回本——还不算电车贬值更快、保值差等因素。
所以,如果你只是觉得“电车很香”,但油车还没啥硬伤,那真的不如再等等。
等到刚需出现、等到电车技术更成熟、等到换车确实能带来更高效益,那时候再换,才是真正的“聪明选择”。
02 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型?
第一个问题确定以后,很多人面临的第二个误区是:我到底适合买什么车?
而到了这一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增程或者插混!
理由很简单:听起来更稳妥,既能用电,又能加油,没有续航焦虑,好像是“电车的最优解”。
但真的是这样吗?
说实话,不一定!
因为插混和增程也有不少缺点——譬如纯电续航短,充电效率低,亏电体验差等等。
别小瞧这些问题,你真正买回家以后就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折磨。
如果你还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这种折磨感就更强烈了:
因为用电时,才1毛钱,或者几分钱一公里;用油时,直接高达4毛或者6毛每公里…..
这一来一回的差价,你会逼着自己“只电不油”,最后一天比一天难受。
相反,现在的纯电车,早就今非昔比了:
很多车型纯电续航700公里起步,800V快充平台,20分钟充满80%,跑长途毫无压力;
加上智能化、配置、安全性这些方面,很多“卷疯了”的电车,在同价位上就是碾压增程/插混的。
所以,与其纠结“是不是应该上个增程/插混稳一稳”,不如冷静下来,回到最核心的出发点:
你平时的通勤场景是怎样的?城市多?高速多?有固定充电条件吗?
这些才是你选什么车型的真正依据。
别光听别人说“电车好”或者“增程省心”——别人说的适合他们,但不一定适合你。
03 我应该关注哪些点?
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大伙应该大致知道自己要买什么车了。
但说实话,到了这一步,你离“不踩坑”还差得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使用惯性的原由,大家往往会按油车的逻辑去买电车,觉得“传统车企更靠谱”,“机械素质更重要”等等。
这不买不知道,一买就很容易掉到坑里。
倒不是说传统车企不行,或者机械素质不重要。
而是电车和油车不同,除了机械素质,更强调软件素质。
甚至意思呢?
简单来说,油车是“发动机+变速箱”的游戏;但电车是“软件+硬件+三电系统”的组合拳。
电车的刹车、电门响应、电池管理、车机交互,甚至车窗车门……都是由软件系统控制的。
你车子再稳、底盘再厚道,要是软件不行,照样开得你火冒三丈。
这不是瞎说。
因为就像我们前面的提到的,电车的一切都由软件控制,这玩意不稳定,往往会出现:
语音卡顿、导航崩溃、手机无法解锁、车机黑屏…等情况;
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动力系统故障、刹车失灵等等!
并不是吓唬大家,相关案例大家上网查查就清楚了。
所以,买电车一定要慎重:
重点买软件好,智能化,机械素质也不差的车;
而那些软件不好,智能化不强的车型,最好尽量避开;
因为电车某种情况就像大号的“智能手机”,软件不行,耐用性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几年后,车机卡顿,bug 频出时,你是真后悔也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