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家国,心向未来。
在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交大青年始终以
“知使命所系、行实干之为”为信念,
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
2025年知行奖学金(研究生)评选
虽已圆满收官,
但获奖学子们的故事仍在续写
他们用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既是追梦者,
更是圆梦人。
今天,让我们聚焦赵小磊的科研故事,看他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科研为刃,破除“卡脖子”难题,助力“交通强国”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用青春和智慧在“弯道超车”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个人简介
赵小磊,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以19篇学术论文和一颗科研报国心,化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破卡者”。他的故事,是交大青年在“交通强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征程上的奋力一跃。
01
新梦初燃:
政策智擎者“破界建言”
中国交通曾受环境污染与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为实现“交通强国”梦想和“双碳目标”提供了突破口。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35年目标和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国家使命的指引下,赵小磊同学立志以科研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
面对市场竞争白热化、车企骗补、工厂停工等行业乱象,以及新能源汽车如何助力“双碳”、核心技术如何突破等问题,赵小磊将目光投向了产业政策组合、试点模式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领域。首先,针对多政策同时执行引发的“挤出效应” 问题,通过建立政策组合模型,揭示政策协调与冲突的理论机理。其次,针对单一试点与城市群试点效果不明的问题,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与政策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确定最优的试点模式,并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交通部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启示。最后,针对充电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市场协同发展问题,构建广义队列双重差分模型,开发房地产市场一般均衡模型,首次在经济学界提出“电区房”概念。
博士期间,赵小磊深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道理。博士期间,他学业成绩稳居全系第一,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专项奖学金,并获得2024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此外,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学术论文19篇,多篇刊载于《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Transport Policy》《世界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他的研究成果累计被引用290余次,下载量突破1.7万次。
02
新途奋进:
强国筑路人“躬身笃行”
在科研的道路上,赵小磊不仅是政策的“智擎者”,更是躬身笃行的“强国筑路人”。他从不畏惧复杂现场,总是冲在科研一线。他深知理论研究须与实践结合,为获取第一手数据,他曾深入海南省海口机务段,在高铁作业环境中开展现场调研监测。他的足迹,展现了北京交通大学学子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情怀。
在学术交流与实践方面,赵小磊同样活跃。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活动10余次,并承担学术责任,担任中国知网评审专家,成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会员,并为13个高水平期刊担任匿名审稿人。
2025年5月底,赵小磊获得2025年度公派留学候选人资格,将前往美国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进行博士联合培养。
03
薪火相传:
学脉传薪人“立德承新”
在科研与实践之外,赵小磊同学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薪火相传的育人事业,成为学校学脉的忠实传承者。他连续两年担任经管学院兼职辅导员,肩负学院资助专项工作和研究生团总支的重任。作为榜样学长,他无私分享科研经验,以亲身经历激励更多学子攀登学术高峰。
作为学院骨干,赵小磊始终与辅导员老师们并肩作战,为学院发展贡献智慧与汗水。他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组织各类党建和团日活动。在他的带动下,支部和班集体先后荣获五星级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突出事迹摘要
赵小磊同学深耕政策组合、试点模式及充电设施建设三大核心领域,多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外顶尖期刊,并获ESI高被引荣誉,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与“双碳”目标贡献了智慧。他不仅在学术上求索,更躬身实践,深入高铁机务段和台风灾后城市一线调研,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赵小磊积极投身学术交流,担任期刊审稿人,并成功获得2025年度公派至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培养的资格,致力于将中国智慧带向国际舞台。他在校期间学业成绩斐然,稳居全系第一,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以榜样力量薪火相传,诠释了“知行”校训的深刻内涵。
编辑 | 林淑琴
上一篇:第十六期人大余英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