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测试场零下5℃的清晨,一辆12TOPS算力的北汽电动车流畅完成雪地泊车——硬件成本仅为华为系统的20%,却实现了85%的场景覆盖能力
2025年,当华为ADS 4.0以单套超万元成本攻占30万+高端市场,Momenta以60.1%市占率垄断城市NOA时,四维图新在10-20万元经济车型市场斩获360万套订单(含300万基础行车+60万舱泊一体),用“低成本高可用”方案撕开技术寡头的铁幕。
01 三足鼎立:算力霸权 vs 普惠革命
智能驾驶行业已形成技术路线与市场分层的双重割裂:
技术垄断阵营(单套硬件成本>8000元)
普惠革命阵营(成本压缩至1/5)四维图新以三层降本逻辑重构产业规则:
芯片层:AC8025AE芯片合封技术降本30%
地图层:HD Lite地图数据量缩减至1/3
系统层:5V5R方案硬件成本降至2000元级
中间地带争夺者轻舟智航以“50%市占率+60万套交付量”领跑中阶智驾;卓驭科技则用5000元方案实现高速NOA,覆盖五菱等经济车型。
02 破壁行动:四维图新的“三极武器”
(1)芯片:国产化破局
(2)地图:轻量化革命
更新速度:3倍于谷歌地图(30分钟路网更新)
精度控制:厘米级定位+5cm障碍物识别
场景压缩:数据包从100GB降至35GB,算力需求降低60%
(3)生态:开放平台战略
NI in Car平台吸引7家车企接入,实现三大颠覆:
text
① 试错成本降低50%:车企可自由组合模块化方案
② 开发周期缩短40%:预集成高精定位+泊车算法
③ 硬件成本压缩至1/5:较华为方案节省8000元/车
03 生死竞速:3000亿补贴下的高危博弈
政策红利窗口
生存高压线
技术围剿:华为ADS 4.0日增百万公里训练数据
财务悬崖:2024年智驾业务毛利仅8.7%(华为32.5%)
信任危机:平价方案事故率0.23次/千公里 vs 华为0.07次
04 产业重构:从“技术霸权”到“普惠民主”
四维图新正以工程化思维改写游戏规则:
“用12TOPS实现60TOPS 80%的功能,比盲目堆料更有产业价值” ——CTO 张一鸣
三重产业颠覆正在发生:
成本结构革命华为方案: 激光雷达*3+OrinX*2 → 成本超2万元四维方案: 5V5R+国产芯片 → 成本<4000元
政策红利转化借智慧城市基建将地图能力延伸至路侧感知网络,在郑州东站实现0.1秒级车路协同响应。
结论:中国智驾第一股的四维答卷
中国智驾第一股是哪家?
按上市时间与技术定位:2010年深交所上市,从图商转型智驾方案商历时15年技术积累;
按A股智驾业务影响力:360万套订单覆盖70%自主品牌,10-20万元市场渗透率35%;
按资本化进程:四维智联赴港IPO估值超200亿,智能座舱业务分拆加速;
综合结论:当行业沉迷于“算力军备竞赛”时,四维图新以每车节省1.6万元的成本利器,让智能驾驶驶入普通家庭的停车场——这或许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接近“第一股”的本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