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通过“番禺行动”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加速智能化转型,构建全场景出行生态。“番禺行动”的背后,是广汽为智能化铺路的组织调整。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2024年年底,广汽集团(以下简称“广汽”)启动三年“番禺行动”,不仅整合了自主品牌研产供销各大领域,重组大研发体系,还在高等级的自动驾驶领域进行布局,与滴滴自动驾驶共同推出首款具备全球化适应能力的前装量产L4高度自动驾驶车型,新车型计划在2025年年底下线交付。
广汽内部用“二次创业”来形容这场代号为“番禺行动”的变革,历时半年,截至2025年年中,该行动的主要进展包括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以及产品开发流程再造,三大改革内容已调整到位。除了已上市的广汽昊铂HL、广汽传祺向往S7以及广汽埃安UT,接下来的三年内,广汽自主品牌计划推出16款全新及中改车型,保持每季度1—2款新车的投放力度。
面对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广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快普及,尖端智能技术会首先在高端车型上实现应用,随后逐步向平价市场普及。消费者享受到科技普惠红利的背后,是车企在高端智能赛道的探索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
01
技术平权下的智能辅助驾驶
智驾平权实际上是技术的平权。
自2024年启动“番禺行动”以来,广汽旗下三大自主品牌被赋予了不同使命,广汽昊铂定位为智能辅助驾驶引领者,全系产品标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中新产品将全系标配城区NDA(导航驾驶辅助系统);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则定位为智能辅助驾驶普及者,全系产品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泊车。
据悉,目前广汽累计研发投入超550亿元,拥有近60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打造了“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GSD,量产了搭载高算力主芯片的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同时城市NDA均已在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上实现搭载。
广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在其三大品牌中的应用很清晰。广汽昊铂品牌全面搭载最先进、最完整的辅助驾驶全场景能力,树立高端科技形象;广汽埃安和广汽传祺品牌作为主流普及者快速承接成熟技术,在核心走量车型上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推动技术规模化;优先落地最成熟、最实用的功能,兼顾传统用户市场,逐步探索城市应用,是稳健的推广者。
以昊铂HL为例,其搭载了广汽最新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针对中国特殊路况进行了专项训练。此外,昊铂HL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比如在潮汐车道通行时,当驾驶者都难以识别车道时,昊铂HL依然能够识别。
2月下旬,广汽埃安官宣旗下埃安RT新增650智享版,售价仅12.88万元。该车配备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是国内首次将该方案应用于12万元级别车型。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汽埃安之所以能够将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到约12万元价位的车型上且还能有利润,关键在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在整个埃安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有足够的体量分担成本,智能辅助驾驶普及才能更好地驱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专家向《商学院》杂志表示,广汽的优势在于它具有一定的量产规模,不但与包括本田、丰田、三菱、日野等多家国际汽车品牌合作,车型还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乘用车和商用车等。它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帮助其缓解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专家认为,昊铂要解决的是销量和品牌的问题,相比拥有更先进的技术,销量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埃安和传祺,最终要看整个集团能否把各个品牌主理好,比如埃安车型有高配和不配备激光雷达两种智驾方案,最终还需要消费者买单高阶方案,只有体量上来了,才能实现真正平权。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则认为,智驾平权实际上是技术的平权,而不是消费者获得的体验平权。在把握上层软件和生态方面,需要给目标消费者提供其他车企无法提供的智驾和智舱综合场景体验。从这个角度看,车企还需要持续打造差异化体验。
02
打破数据孤岛
打造全场景生态,车企面临的首要难点是跨品牌的数据孤岛。
广汽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在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普及的同时,还推出了7款全新车型,覆盖EV、PHEV和REV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精准对接市场。依托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三大自主品牌协同效应,通过车型“组合拳”策略实现饱和式产品投放。
时帅指出,三大自主品牌由集团直接管理,有利于数据收集和共享。面对跨品牌共享中可能遇到的方案不兼容的问题,广汽通过集中管控,不仅实现了共享与互补,还更好地控制了单车的数据成本以及相关的硬软件成本。
没有数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就像“瞎子”,无法感知环境、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可以说数据是智能汽车实现其“智能”属性的生命线,更是车企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产。广汽打通自主品牌内部和旗下品牌如祺出行以及合作伙伴小马智行等企业的Robotaxi运行数据库,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普及和发展意义重大,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降本空间。
在时帅看来,车企打造全场景生态面临诸多难点,首先是跨品牌的数据孤岛,即使是同属一个集团,由于目标消费者不同,各品牌都会建立自己不同的数据存储标准,这意味着数据需要双重脱敏才能共享,但双重脱敏的过程会带来数据价值的衰减;其次是全场景带来的数据量激增,从而带来算力成本的激增,如何通过低成本的学习机制实现跨品牌的模型训练是一个挑战;此外还涉及到更大范围数据的标准化问题,全场景生态需要与更多伙伴合作,这涉及到接口协议的统一。
业内资深专家认为,智驾团队往往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成体系的工具链,即使企业平台上有大量的车企数据,但不同车型上传感器位置的差异也会导致历史数据的复用问题。最好的状态是各供应商和车企共同推出一个基本共同标准的数据平台,囊括不同的车型以及传感器布局、算法架构,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添砖加瓦”,避免重复建设。
03
为智能化铺路的组织调整
对广汽而言,“番禺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集团层面对于三个自主品牌的强管控,反映出经营管控的决心和总部管控模式的改变。
在广汽的新总部番禺,汇聚了由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工厂、广汽研发基地、零部件产业基地组成的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有3万人左右的自主品牌相关员工。
对于将公司总部从市区CBD搬迁到番禺的原因,广汽对外表示,搬迁的核心在于提升研产供销一体化能力、加强资源协同、精简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压缩编制和部门,合并职能,以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综合成本最低化,从而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改善边际收益,提高盈利能力。
时帅向《商学院》杂志表示,广汽“番禺行动”的关键点在于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的研产供销服务全闭环,总部的组织机制改革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竞争力。对广汽而言,“番禺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集团层面对于三大自主品牌的强管控,反映出经营管控的决心和总部管控模式的改变。
2025年4月,广汽逐步将原广汽研究院调整为造型设计院、整车开发研究院、平台技术研究院三大研究院,“三院”与产品本部及配套职能部门形成了全新的“大研发体系”,以便在组织架构层面匹配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进入5月份,广汽“大研发体系”已形成“市场+技术”双轮驱动的产品开发模式,为精准打造爆款产品打下基础。
据悉,通过平台化、模块化开发及数字化赋能,广汽产品研发周期将从26个月缩短至18—2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进一步助力其在智电时代抢占先机,这种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与需求。
正如时帅所言,中国汽车消费者群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代际变化明显,从原来的70后、80后群体逐渐向90后、00后甚至更年轻的消费者转变;女性消费者崛起;对于豪华车的定义发生改变,更关注个性化的场景使用以及科技感。消费需求的变化促使汽车品牌营销逻辑改变,需要在细分市场打造爆款单品。
这背后是对于车企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跨域联动的考验,需要车企对于电子电气架构与整个底层软件集成有较高的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广汽“市场+技术”双轮驱动的组织变革在当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04
面向L4级别的商业生态闭环
当下汽车产业智能化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技术积累,而是生态级别的对抗。
据悉,广汽将在三年“番禺行动”的指引下,深化“智行2027”行动计划,基于广汽GSD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力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普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汽正努力确保三大自主品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上车节奏,努力推动今年第四季度L3有条件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同时确保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的首款L4高度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年内下线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汽车产业智能化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技术积累,而是生态级别的对抗。为了集成业界最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与解决方案,广汽正积极与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智驾朋友圈”。
3月18日,由广汽投资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望汽车”)正式成立。按照规划,华望汽车将创建独立高端汽车新品牌,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并对标华为IPD、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构建全新的流程,贯穿产品定义、营销以及生态服务等环节。
在产品领域,华为等公司的汽车智能化系统正通过广汽自研的集成技术快速上车,确保广汽产品智能化水平处于领先水平;在管理体系领域,通过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以及华为云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等,广汽研发智能化持续升级,例如通过建立虚拟验证环境,达成边设计边验证,样车数量减少30%。
华为通过全栈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几乎“绑定”了主流车企,从芯片到算法,从传感器到中间件,华为把整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做成了“交钥匙工程”,众多品牌直接用上华为的全套功能,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研发周期。当车企通过华为获得60分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时,华为自身可能已站在100分的技术高地上。广汽选择与华为合作,实则在智能化竞赛中选择“用空间换时间”。
除了与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合作外,广汽早在2021年便开始通过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来推动智能出行生态布局。继2021年广汽埃安和滴滴自动驾驶签署战略合作后,双方不断推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24年4月7日,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执照获批。这是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滴滴自动驾驶合资公司的执照获批,不仅率先在行业中探索出L4高度自动驾驶商业化路线,构建了“技术+智造+运营”L4商业生态闭环,同时,还能通过L4规模化量产进一步降低相关技术成本。
2025年4月,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开发的首款L4自动驾驶车型亮相。该车型将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硬件平台、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与广汽埃安可支持L4自动驾驶全球化的安全冗余平台相结合,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
时帅提醒道,只要把上层用户、场景差异化和品牌价值把握住,车企就不会沦为代工厂。因为买来的套件只是一个技术方案,即便能够提供非常全面的端到端体验,但每家车企如何增加差异化的独有体验,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存在很大不同。汽车品牌之所以还能“百花齐放”,正是因为品牌价值和消费者目标群体不同,对场景的定义也完全不同。
截至目前,广汽全场景、立体化出行网络初步成型。除了Robotaxi外,在商用车板块,广汽孵化的祺迹汽车的全球首款L4 Robobus已经量产,预计今年内在广州推广部署至少100辆。此外,广汽还会将智能化能力复用到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接下来的“番禺行动”如何通过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普及化拉开序幕,《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商学院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