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智能手机厂商跨界造车已不再是新鲜事。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科技迅速出圈,华为鸿蒙智行也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站稳脚跟,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如今,又一家手机巨头 ——OPPO,被卷入了 “造车” 传闻的漩涡,种种迹象表明,OPPO 或许真的在为进军汽车领域做准备。
早在 2019 年的 OPPO 未来科技大会上,创始人陈明永就曾直言:“若汽车制造商无法达到预期,OPPO 可能会考虑亲自涉足汽车制造。”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如今却被视为 OPPO 造车野心的最初伏笔。此后,OPPO 的一系列动作似乎都在为这一潜在计划添砖加瓦。
2021 年,陈明永亲自带队造访宁德时代,与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威会面,同期还走访了中汽研等权威机构,甚至传出汽车事业部计划落户成都的消息。虽然核心的汽车制造业务后续进展低调,但 OPPO 在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上却从未停下脚步。截至 2025 年 5 月,OPPO 在汽车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已超 60 件,涵盖智行方案、防撞提醒、车辆控制等关键技术,彰显出其对汽车领域的浓厚兴趣与长远规划。
今年 6 月,OPPO 与德国大众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将 5G 等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授权给大众的 “车联网” 产品,这不仅是 OPPO 首次与汽车制造商达成双边授权,更让外界得以一窥其在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储备。与此同时,理想、蔚来、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成为 OPPO 的合作伙伴,其在汽车行业的布局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
从现实条件来看,OPPO 并不缺 “造车底气”。作为国内科技行业的重量级玩家,OPPO 拥有雄厚的现金储备与资本实力,足以支撑跨界布局,这与依赖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反而与小米 “自带粮草” 的优势高度相似。在技术层面,OPPO 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屏幕显示、快充技术、系统交互等经验,有望迁移至汽车的智能座舱、电池管理、车机系统等核心部件,为产品赋予差异化竞争力。
如果 OPPO 真的下场造车,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多了一个充满科技感与创新力的选择。以手机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OPPO 向来注重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其打造的汽车产品或许会在智能交互、外观造型等方面带来惊喜。例如,OPPO 可能将手机上成熟的快充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缩短充电时间,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在智能座舱方面,凭借对 ColorOS 系统的优化经验,有望打造出流畅、易用且功能丰富的车机系统,实现手机与汽车的无缝互联,让用户在车内也能享受到熟悉、便捷的操作体验。
然而,跨界造车并非易事,OPPO 也面临诸多挑战。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安全认证等环节远比手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与人力。此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起深厚的技术壁垒与品牌认知度,OPPO 如何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还需打上一个问号。
目前,OPPO 是否会真正投身造车事业仍未尘埃落定。但无论最终决策如何,其在汽车领域的探索与布局,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多一家科技巨头参与造车竞争,意味着未来在购车时将有更多优质、智能的产品可供选择,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造车不是请客吃饭,OPPO若真入局,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在小米卷价格、华为卷技术的修罗场里,你的车是来解决需求,还是来凑热闹的?消费者可不想当“厂弟厂妹”的试验品。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