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小区门口等红灯,亲眼见着俩车主吵起来了。骑电动车的大哥闯了红灯,和转弯的轿车蹭了下,人没事但车筐歪了。大哥急着上班,嗓门一下子就高了:“你开车不看路啊?” 轿车司机也委屈,指着红灯说:“是你闯灯在先啊!”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还是交警来了才理顺清楚。
其实这种因违规引发的交通纠纷,路上真不少见。遇到这种事,咱先别急着红脸。前阵子我表哥就碰上过,他在路口正常右转,一个骑自行车的阿姨逆行撞上来,阿姨膝盖擦破点皮,非说表哥开太快。表哥当时第一反应是赶紧扶人,然后掏出手机拍了现场 —— 路口的监控位置、两车停放状态、阿姨的骑行方向,连地上的刹车印都拍了,这后来成了关键证据。
冷静下来第一步得固定证据。现在 2025 年了,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现场照片可得拍仔细。远景拍清整体位置,近景拍好碰撞点、车辆损伤,别忘了拍交通标志标线,要是有监控摄像头也给它拍下来,方便后续调监控。行车记录仪更是 “救命稻草”,我那邻居上次被讹说他压实线,就是靠记录仪视频洗清责任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检查记录仪是否正常工作。
证据齐了就该定责任。要是双方能协商,最好私下解决,签个书面协议写清责任和赔偿,省得后续麻烦。但要是各执一词,就得请交警了。现在很多地方都能线上报案,通过 “交管 12123” APP 上传证据,不用在太阳底下等半天,这效率比以前高多了。交警来了会根据现场勘查、监控和双方陈述出责任认定书,这文书可得收好,后续保险理赔全靠它。
万一对责任认定不服呢?也有办法。收到认定书 3 天内,能去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把你收集的证据再提交一遍。我同事上次就因为对方伪造证人证言,复核时拿出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最后成功改了责任认定。真到了这一步,别慌,按流程走,证据永远是硬通货。
说到底,交通纠纷大多是一时冲动加证据不足闹大的。咱开车骑车都守规矩,自然少麻烦;真遇上事了,沉住气、留证据、走流程,比吵架管用多了。毕竟谁也不想在路上耗时间,平平安安到家才是最要紧的。
今天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顺手点个关注,下次再聊更多出行干货,出门顺顺利利,干啥都顺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