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风汽车集团会议室里,中央组织部的任命宣布打破了平静。周锋正式升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这位在东风体系深耕21年的清华技术派,完成了从合资公司“中方一把手”到央企核心决策层的关键一跃。
同一天,东风奕派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余飞在社交媒体宣布辞职,理由是“个人规划发展”。这位曾以明星营销造势闻名的少帅,在销量持续低迷的压力下黯然离场。
在《一品汽车》看来,同一日,东风汽车集团内上演了一场高管“上”与“下”的鲜明对照,折射出这家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深水区的战略抉择。人事更迭背后,东风汽车正在全力推进一场自我革命。一个月前,东风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整合风神、奕派和纳米三大品牌;几天前,岚图汽车刚获得10亿元紧急增资。在2023年集团净亏损近40亿元的阴影下,这些动作成为东风生死转型的关键落子。
01
周锋升迁暗号:
合资板块的战略升级
Part One
事实上,周锋的职业轨迹在央企体系中堪称教科书级案例。从清华大学工学硕士毕业加入东风日产,21年间从基层工程师起步,历经技术研发、战略规划、营销管理等多岗位淬炼。他的快速崛起始于2021年。当时东风集团将其调入战略规划部主持工作,2023年12月升任东风日产副总经理,短短18个月后跻身集团党委常委,晋升速度在国企体系中实属罕见。
周锋的升迁得益于一项关键业绩,2025年6月,他主导的东风日产N7以6189辆登顶合资纯电销冠,平均成交价达13.6万元。这一成绩打破了“合资电动车卖不动”的魔咒,为深陷转型焦虑的合资车企提供了破局样本。
在东风集团内部,此次人事调整折射出战略重心的深刻变化。此前集团核心层多来自商用车或自主板块,而周锋作为合资体系出身的代表进入决策层,标志着合资业务正从“利润奶牛”升级为“转型引擎”。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身兼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英菲尼迪董事多重身份,周锋成为连接集团与日产联盟的关键枢纽。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重组背景下,其角色关乎东风能否获取更多电动化技术授权。
02
余飞离场:
营销泡沫的破裂时刻
Part Two
事实上,与周锋的高光时刻形成鲜明对比,余飞的离职显得落寞。这位39岁的营销老将曾在长城欧拉创下年销13.4万辆、同比增长140%的业绩高光。但转战东风体系后,他的“朋友圈”营销策略遭遇了滑铁卢。
在执掌东风奕派期间,余飞擅长利用明星联动制造话题热度。然而市场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他主导推出的eπ007上市首月销量仅1220台,到今年6月销量仍徘徊在1357辆;另一款车型eπ008同期销量2763辆,与当初上市时“15小时订单破万”的宣传相去甚远。
更严重的是产品质量问题。车机黑屏、续航虚标等问题频发,尤其是“红色卡钳变卡钳罩”虚假宣传事件 引发车主集体投诉。余飞倡导的营销模式被内部人士评价为“重形式轻内容”,热闹的发布会未能转化为实际订单,终端门店客流量未见明显提升。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余飞离职的伏笔早在6月26日已经埋下。当天东风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整合三大自主品牌,9人高管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新公司由技术背景的汪俊君掌舵,标志着东风自主板块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战略转折。
03
三大品牌整合:
奕派科技背水一战
Part Three
在《一品汽车》看来,伴随领导变迁的背后,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成立,是东风集团在新能源赛道的关键落子。这家新公司将风神、奕派和纳米三大自主品牌“打包”运营,覆盖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全链条。
当下来看,整合效果立竿见影,成立仅5天后的6月销量数据显示,三大品牌交付26,089辆,同比暴涨76.3%。但亮眼数据背后暗藏隐忧,销量主力仍是风神品牌,占比超过40%,其主力车型L7插混版在三四线城市表现相对稳健。
新公司的领导班子构成释放出明确信号。掌舵者汪俊君是岚图汽车原CTO、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这位80后清华博士曾主导研发41.07%的马赫发动机。与他搭档的9人团队清一色来自研发和制造体系,三大品牌原营销负责人全部出局。
组织架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东风乘用车研发团队从集团研发总院剥离,整体并入奕派科技,实现技术决策权下放。新团队立下“用户、高效、共战、结果”四大铁律,要求“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04
岚图10亿输血:
央企新能源盈利倒计时
Part Four
在东风自主板块的战略布局中,岚图正承担前所未有的重任。7月16日,东风集团发布公告,通过旗下东风资产管理向岚图汽车注资10亿元现金。资本市场立即报以热烈回应,次日东风股价大涨超6%。
财务数据显示,岚图已处于盈利爆发前夜。2023年岚图税后净亏损14.72亿元,到2024年收窄至1800万元,距离盈亏平衡仅一步之遥。更关键的是,岚图去年四季度已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行业最早实现新能源汽车季度盈利的央国企”。
事实上,岚图的销量增长确实迅猛,仅2024年销量达8.56万辆,同比增长70%;2025年上半年销量5.6万辆,增幅85%,远超行业40.3%的平均水平。但问题在于,岚图梦想家长期占据品牌总销量60%以上,形成“单腿走路”格局。
岚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20万辆年度销量目标。上半年5.6万辆的销售成绩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8%。要实现目标,下半年必须月均销售2.5万辆——相当于目前月销量的2.5倍。7月12日上市的岚图FREE+成为关键武器。这款21.99万元起售的SUV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系统,上市15分钟即斩获11583台大定订单。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博晓已喊出“岚图FREE+月销两万以上”的销量目标。
在此背景之下,《一品汽车》认为,东风集团此轮密集调整,源于严峻的财务压力和转型危机。2023年财报显示,集团净亏损39.96亿元,同比暴跌139.93%,创下近20年首次由盈转亏的纪录。曾经贡献主要利润的合资板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开始“咳血”,集团急需新能源转型突破口。
05
东风集团面临的挑战依旧艰巨
Part Fifth
更令人忧心的是转型速度。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新能源渗透率仅18.7%,远低于行业32.6%的平均水平。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上,东风形成了价格矩阵:20万元以下的奕派、20-30万元的岚图,以及30万元以上的猛士。但除岚图外,其他品牌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
奕派科技的挑战明确而艰巨,内部目标要求2026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形成1-2款月销2万辆以上的爆款车型,同时实现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成本下降20%。但消费降级趋势下,10万以下车型销量暴涨51%,30万以上市场负增长,奕派主攻的15-25万区间已成红海。
同时,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被视为关键突破口。2025年1月双方签署协议后,4月即在成都成立东风乘用车科技公司,由神龙工厂生产合作车型。知情人士透露,首款华为合作车将搭载鸿蒙座舱和智驾系统,主攻20万元级市场,尝试复制问界成功路径。
“
写在最后:
东风汽车的转型布局已形成清晰路线图,岚图承载高端突围使命,获得10亿增资冲刺盈利;奕派科技整合三大品牌,由技术派掌舵实现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周锋升任集团核心决策层,将合资板块的新能源转型经验注入自主体系。
但当大象转身,每个脚印都深嵌泥土。东风总部大楼里的组织架构图被重新绘制,生产线上三大品牌的零部件开始混流装配,这场始于人事变动的改革已不仅是高管更替,而是传统车企能否真正打破体制束缚的试金石。
换而言之,新能源行业的盈利如同“中年男人的头发”般稀缺,东风内部的自我革命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