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所有“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仅属于L2级辅助驾驶,驾驶人仍是安全责任主体。若因“脱手脱眼”操作引发事故,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的三重法律风险。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普及,部分消费者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无人驾驶”,导致双手离盘、低头玩手机甚至睡觉等危险行为频发。数据显示,2024年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引发的事故同比上升17%,其中超60%涉及驾驶人未实时监控车辆。对此,公安部将联合工信部等部门加强车企管理,严打夸大宣传,并要求车企强化用户培训,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此外,公安部正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L0-L2级辅助驾驶的“人机共驾”法律属性,并探索将辅助驾驶操作规范纳入驾考范围。同时,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醒公众:现阶段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驾驶人必须全程掌控车辆,否则可能承担严重后果。
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虽提升了便利性,但安全底线不容突破。未来,随着法规完善与技术升级,“人机协同”仍将是核心原则,行业也将从“技术驱动”迈向“安全与创新并重”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