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做咨询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公司走下坡路时都有一个征兆:内耗。
内耗,是杀死组织效率的元凶。它就像是慢性毒药,从内部侵蚀、瓦解着组织的战斗力。
我见到过,太多的公司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内耗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组织内耗这个话题。
组织内耗的3种典型表现
什么是组织内耗?
说白了,就是大家的精力没有放在做事上,而是用在互相猜疑、扯皮、搞关系上了。
就像一群人拉车,有的往东,有的往西,力气都用了,车却一动不动。
通常而言,组织内耗有3种典型表现:
第一个,猜疑链。
组织内耗的第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信任。从员工到管理者,再到老板,形成猜疑链。
管理者怀疑员工每天上班摸鱼,混日子,对工作敷衍了事;
老板怀疑管理者能力和位置不匹配,不够专业,不值得信任;
而员工怀疑公司是不是不行了,自己是不是会被开掉,没有安全感。
在一个组织中,一旦这种猜疑链形成,就会滋生两个严重的问题:
①关系比能力重要。你能力很好,但我怀疑你和我不是一路人,所以我不能把后背交给你,我宁愿用能力不如你,但和我亲近的人。
最后,用什么人做事,看的是关系的亲疏,而不是能力的高低。
②流程比结果重要。因为不信任,怕你捅刀子,让我背黑锅,所以凡事都要走流程,要留痕。
一件简单的事,要经过层层审批;一个明确的问题,要一遍遍开会,直到所有人都 “没意见” 才能推进。
大家看起来都在 “按规矩办事”,实际上是在逃避责任 —— 反正流程走完了,出了问题也不是我的错。
没有信任,心不齐,业务又怎么可能做得好?
第二个,部门墙。
由于缺乏信任,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会出现“部门墙”的现象。
每个部门都像一个 “独立王国”,优先考虑 “本部门利益”,而不是 “公司整体目标”。
比如,运营部为了完成线索目标,大量引流,降低注册的门槛,导致市场部拿到的线索质量特别差;市场部为了签单,答应客户一些超出公司能力的要求,最后让产品部为难,背锅。
更麻烦的是,部门之间不仅不配合,还会互相指责、甩锅。
比如,业务部门指责人力部门不懂业务,招来的人没一个能用,而人力部门骂业务部门瞎折腾,难伺候。
部门墙,会导致组织严重内耗,各个部门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缺乏凝聚力,导致业务难以推进。
第三个,内卷化。
组织严重内耗,还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内卷化。
什么是内卷?所有无实际意义的消耗,过度追求形式主义,低水平的重复,都可称之为“内卷”。
比如,管理者们卷开会,晨会、周会、月会、部门会,好像不开会就体现不出自己做了多少事;下属卷汇报,卷PPT,花在做PPT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业务上的投入越来越少。
再比如,公司要求提升人效,有些人就开始“表演式”加班,一直磨洋工,明明4个小时的工作,磨磨蹭蹭到下班才开始干。
无意义的内卷,会造成组织的内耗,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上,就是组织内耗的3个主要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组织内耗?
组织内耗,表面看是 “人有问题”,本质上是 “系统有问题”。
1. 目标不统一
很多公司的目标,停留在老板的脑子里,或者写在年度报告里,却没有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人身上。
比如,销售部的目标是 “今年卖 1个亿”,产品部的目标是 “上线5个新功能”,技术部的目标是 “系统稳定运行”,看似都有目标,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上。
就像一群人登山,有人想走最快的路,有人想走最安全的路,有人想中途休息,没人知道山顶在哪,自然会互相拉扯。
真正的目标统一,是 “所有人都清楚,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自己的工作如何帮公司达成这个目标”。
只有目标一致了,动作才会一致,才能力出一孔。
2. 责任不清晰
内耗的公司,往往存在 “责任模糊区”。
一件事,看起来每个部门都能管,实际上谁都不想管。
出了问题,就开始互相推卸:“这不是我们的职责范围”“他们应该先跟我们说”。
比如,公司要邀约客户,并且举行一项活动。
但发现截至最后日期,整个项目基本上没有往前推进。
为什么没有推进?
品牌部门认为是运营部门的责任,运营部门认为是品牌部门的分内之事。
等快到了截止日期,才发现这项工作没人做。
你看,责任不清晰,就不会有执行力。
3. 利益不一致
部门之间之所以互相拆台,很多时候是因为 “利益冲突”。
销售部觉得 “我们辛辛苦苦拉来的客户,利润却被产品部拿去做奖金”;
产品部觉得 “没有我们的好产品,你们能卖出东西吗”。
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就会下降,大家会将大量精力消耗在“争夺资源”“推卸责任”上,而非创造价值。
并且,长期利益博弈会削弱团队信任,形成“各自为战”的文化。
对员工而言,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干多干少一个样,他们就会选择躺平,或者离开。
利益一致了,大家才会觉得 “我们是一伙的”,而不是 “你是你,我是我”。
就像分蛋糕,不是各抢各的,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再按贡献分,这样才没人会藏着掖着。
目标不统一,责任不清晰,利益不一致,这就是组织内耗的原因。
如何减少组织内耗?
减少组织内耗,关键在于“把事理顺,把人激活”。那么,怎么做呢?
1.统一思想,提高共识度
业务的车轮要向前走,就必须保证所有人是打着同一面红旗,站在同一个战壕下。
如果每个人各有想法,方向也不一致,只会互相拉扯,摩擦、消耗彼此的能量,那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能。
所以,一定要统一思想,确保所有人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如何提高这种共识度呢?
首先,就是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拆解,落到每个人的头上,要让每个人知道,自身的工作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其次,靠的是组织内部频繁的、坦诚的沟通。
你不沟通,别人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坦诚,别人就不会和你建立信任。
沟通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
沟通时,学会换位思考。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当你不能理解的时候,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关键是达成共识,做到上下同欲。
2.厘清边界,明确责权利
大多数内耗,是责权利不清晰导致的。
责、就是责任;权,就是权力;利,就是利益。
一个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公司就应该赋予他什么样的权力,给予什么样的利益。
对责权利有两个要求:要明确、要对等。
为什么责权利要明确?
因为,只有明确自己职责和权限,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避免错位、失位的情况发生。
就像打球,前锋负责进攻,后卫负责防守,各司其职,才能赢球。
为什么责权利要对等?
因为权力是用来做决策的,而决策需要信息。越贴近一线、担责越重的人掌握的信息也越多。
给他对等的权力,他才能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权力的行使才最有效率。
给他对等的利益,他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
3.打造简单、坦诚的文化
要减少组织内耗,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就必须打造简单、坦诚的文化。
什么是简单?就是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不需要去奉承谁,巴结谁,每个人核心目的,是把事情做好。
不管你是谁,跟谁关系好,只要能把事做成,就该被奖励。
也不耍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这就是简单的文化。
什么是坦诚?就是说真话,看见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为了工作的结果,能做到直言不讳,指出对方的问题。
而不是互相猜忌,弄得组织内部山头林立,自成壁垒。
要打造这种简单的文化,离不开领导者的以身作则。
上面的人简单、坦诚,下面的人才会有安全感。如果说真话会被打击,阿谀奉承会得到重用,那么下面的人还敢说真话么?
文化,是组织的粘合剂。好的文化,会塑造一个组织。
最后,我想说,组织就像一个人,气血通常才会健康,气血淤堵就会生病。内耗,就是组织的“气血淤堵”。减少组织内耗,就是让目标统一,让责任清晰,让利益一致,让做事的人有回报,让内耗的人没市场。
“
管理者如何管理团队,要具备什么素养?
如何培养人、发展人?如何处理管理工作中人和事的问题?
如何用TDL梳理工作的重点,做到要事第一?
如何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如何搭班子,练团队,建文化?
如何做绩效考核?
如何通过开裸心会和团队破冰?
如何正确给团队做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