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广汽菲克与三菱汽车的相继退场,无疑为传统合资模式敲响了警钟。2025年7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宣告了广汽菲克破产的命运,国产Jeep品牌就此告别中国市场。紧接着,三菱汽车也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标志着其全面退出中国汽车生产领域。这两大事件,成为了合资车企面临挑战与变革的缩影。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合资车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2020年至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从5.8%飙升至56%,而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则从60%锐减至34.8%。然而,进入2024年11月后,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开始企稳回升,至2025年上半年已达到36%,显示出一定的抗压能力。
在合资车企中,头部阵营如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上汽通用等,展现出企稳态势。这些车企的成功,得益于“外方战略+中方能力”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外方股东坚定推进电动化转型,持续投入资源;另一方面,中方合作伙伴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及市场响应等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这种合作模式,成为合资车企突破困局的关键。
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为例,两家车企均坚守燃油车市场,同时积极推进电动化战略,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上汽大众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3%,一汽-大众则同比增长3.5%。广汽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尤为显著,其针对中国市场由中国团队主导的铂智3X车型,上市仅三个多月累计订单即突破3万台,成为合资纯电SUV市场的佼佼者。
然而,并非所有合资车企都能顺利转型。本田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东风本田与广汽本田,正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4.2%,其中广汽本田下滑25.63%,东风本田下滑37.4%。本田的困境,主要在于未能守住燃油车基盘,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失去品牌溢价,且本土化研发能力不足。
相比之下,东风日产则展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势。其纯电车型N7以亲民价格和高性价比,成功切入市场,实现了对竞品的超越。东风日产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外方战略+中方能力”模式的有效性。
第三阵营的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也呈现出回暖趋势。北京现代通过聚焦主力产品、深耕用户服务和清晰战略规划,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悦达起亚则依托SUV和经济型家用轿车在二线及以下市场的价格优势,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推动了销量的回升。
然而,神龙汽车、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等车企则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这三家企业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已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趋势。神龙汽车虽推出新品牌“示界”,但市场表现乏力。长安福特仍以燃油车为主导,电动化战略推进滞后。长安马自达虽在电动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但受制于品牌基础薄弱,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合资车企纷纷寻求转型的当下,“外方战略+中方能力”的双轮驱动模式已成为决定其能否突破困局的关键。对于处于边缘化的车企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出路,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http://www.drd.com.cn/xinche/202507/8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