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懂车帝开展的智驾测试引发了广泛热议,除了小米发布新车外,很少有话题能如此引人注目。单看测试结果,国产品牌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一败涂地。此次情况较为特别的是,几乎所有车企都保持沉默,仅有一家作出回应,也只是表示不予置评。众人皆知其中缘由,这次测试并非懂车帝独立举办,它自身也没有能力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像封闭高速和城市道路这类事情,一个汽车资讯网站根本无法做到。
这两天我也谈论了不少,其实上级的意图很清晰,一方面是提醒公众,不要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目前尚不成熟的智驾技术;另一方面是告诫国内车企,特斯拉这条鲶鱼依然存在,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搞研发。
我觉得这个初衷毫无问题,实际效果也定然达到了。但我猜想,上级或许没料到媒体的发酵能力如此强大,实际产生的影响应该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如今舆论有些走向极端,认为再也不能相信国产品牌,还是洋品牌和传统油车更好,我估计这并非上级希望看到的舆论风向。
那么,面对这份测试结果,几乎全线溃败的国产新能源车到底还能不能买呢?
答案当然是能!
首先,上级开展这次测试,初衷绝不是要打击国产汽车工业,这是不可能的。在彻底放弃水泥砖头产业后,汽车工业将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扶持都还来不及,根本不会背后下手。此次测试的核心目的是督促国产车更稳健地发展,正视差距,抓紧追赶。为了让这种差距更显著,一些测试条件和视频文案存在一定偏向性,从正面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其他角度我们就不探讨了。
其次是车辆本身,特斯拉的测试结果很出色,但这是在配备 FSD 的情况下。咱们路上行驶的特斯拉,有多少是花费六万四开通 FSD 的呢?不到 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特斯拉车主不会选择 FSD,不要期望能达到测试视频中的效果。在没有 FSD 的情况下,我并不认为特斯拉的智驾水平比国产主流品牌领先很多。
横向对比之后,还要进行纵向比较。配备智驾的车,是否比没有智驾的车更强,而且强很多?让一位开了两年问界 M9 的车主,再回去开没有什么辅助驾驶的路虎,问问他的感受就知道了。无论是座舱体验还是行车安全,两者绝对是不同时代的产品。智驾的争议点在于,当过分依赖它而发生事故时,责任如何界定。这个责任说不清楚,就容易让公众形成 “智驾不靠谱,还不如没有智驾” 的错误认知。
智驾,也就是高阶辅助驾驶,有绝对比没有好,对行车安全绝对是加分项。但对于那些在高速上跑到后排睡觉的人来说,智驾确实不如没有好。逻辑其实很简单:自己开车时,智驾作为辅助,帮助观察周围环境、处理一些紧急情况,这是没问题的。不要夸大智驾的作用,也不要将其妖魔化,更不要妖魔化国产品牌。那些得到市场认可、销量靠前的品牌,该买还是可以买的,只要别真的一边开车一边睡觉就行。
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