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i8今天晚上就上市了,正式售价肯定比35-40万的预售价便宜点,盲猜起价32.8万左右吧。
其实两个月前就跟理想公关部表达了想试驾i8的意愿,但人家可能不想把它打上MPV标签吧,反正VAN哥这个MPV专业户一直没等到试驾机会。好在门店已经有车了,趁昨天下午人少,赶紧跑去离家最近的中粮祥云店看了看。
确实如其他K车圈KOL们所说,座椅舒适度相当不错,陷入感比我家的沙发都不差!
冰箱、彩电算是正常水平吧。个人认为吸顶式屏幕比靠背后挂式好,对上下车动线的影响最小。
冰箱多说两句,还是只能电伺服弹出一丢丢,然后手动拉开、手动推回。从功能上讲其实OK,只不过跟已经实现全自动开闭的某友商一比就差了点意思。
二排中央过道宽度中规中矩,不过得益于MPV化的全平地板,进出第三排不费劲。同去的朋友(身高185cm)表示稍微有点卡腿,原因是招财猫扶手处于竖直状态,放平之后就还好。
强调一下,本以为快速下收的车顶曲线会对进出第三排有点影响,但实际情况还好。
第三排腿部空间确实比Mega稍差一些,毕竟车身短了20厘米。但有一说一,二三排加起来三拳出头这个水平,不但对得起不到5.1米的车长,搁同尺寸MPV阵营里也不会被比下去。
重点是以我1米78的身高,坐姿很合理,没有坐板凳的感觉,脚下还有脚洞,而且侧窗下沿不高,视觉上不憋屈。不过二三排座椅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强迫症患者会觉得脚洞没对齐……
后备箱不小,进深比Mega短一拳左右,但也有50厘米以上,放在同尺寸MPV阵营也是中上水准。
第三排座椅不是家用MPV市场最受欢迎的“沉坑”式收纳,而是SUV上常见的前翻式。不过提供了一键电调,也挺方便。靠背翻倒后与后备箱盖板(刻意垫高了,下面还有个小夹层)保持全平。其实这个平面有个前高后低的小坡度,但影响似乎不大。
当然,车厢垂向尺寸肯定不如“沉坑”式方案带来的彻底清空效果。所以它能不能立着放进26寸以上的自行车,我暂时回答不了。
另外,后备箱开口高度比Mega稍高一丢丢,跟其他SUV大同小异。不过空簧提供了降低模式(下图右边那组按钮),理论上装东西会方便一点。当然,5厘米左右的下沉幅度其实提供的主要是情绪价值。
不满意的地方有两处(叠个甲,不是啥严重问题,你不同意就以你的意见为主):
一是从L9延续下来的包豪斯极简内饰风格。不是针对i8哈,这风格现在太多追捧者了(说句有点伤人的话,这可能跟国人审美水平普遍不高有关,稍微复杂点的线条就欣赏不了),搁25万以下车型上挺好,但再高就很难拉开档次。
当然,从用户思维来说这也没毛病,卖得好就是好设计,要怪就怪我比较挑剔吧。
二是A柱倾角太大,几乎延伸到B柱,以至于前排车窗几乎是三角形。我身高178cm,如果不把座垫调到最低,上车时脑袋会磕到A柱(但坐进去之后头顶有足够余量)。
对比一下旁边的Mega,上边梁就高得多,上下车畅通无阻。
强调一下,这不是i8独有的问题,比如丰田Wish几乎一模一样,初代传祺M8(领袖)也有一点这个趋势。
对了,还有个没太想太明白的细节:旁边那台MEGA的轮胎是245/60 R18,而尺寸和定价较低的i8却用了更宽、直径更大的265/45 R21(标配255/50 R20)。
当年Mega试驾workshop时,可是刻意强调了窄轮胎对于缩小轮包尺寸带来的空间优势。难道这是i8刻意在宣告自己的非MPV身份?
至于i8究竟是SUV还是MPV,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体验完之后,它现在给我的感觉约等于究极进化版奔驰R级。
顺便说个冷知识:奔驰一直不承认R级是MPV,尽管那车当年就是为杀入北美minivan市场开发的,甚至连产地也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