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外贸稳定三大核心领域,兼顾传统基建与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模式,以5000 亿元资金规模支持重大项目资本金补充。以下是结合最新政策文件与实操案例的申请流程及审核要点解析:
一、申请流程:全链条操作指南
(一)项目筛选与准入
1、领域对标
项目需符合国家划定的8大支持方向:数字经济(网络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算力设施、应用场景)、低空经济(起降设施、智能网联平台)、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
2、成熟度要求
项目需为2025年新开工或在建项目,且行政审批手续完备(可研批复、用地预审、环评等)。若手续尚未齐全,需由相关部门出具“正在办理且预计完成”的承诺函。例如,某新能源项目因用地手续滞后,可凭自然资源部门承诺函进入预审环节。
3、申报通道
地方政府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填报项目信息,包括资本金缺口、预期收益、前期进度等。优先推荐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清单的项目。郑州企业可同步通过 “郑好融” 平台提交材料,享受地方风险补偿政策。
(二)逐级审核与资金投放
1、多部门协同评审
地方发改委初审后,项目清单报送国家发改委终审,再由央行分发给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银行省级分行开展尽职调查,重点核查:
主体合规性:借款人需为市场化主体(如企业法人),股东借款模式下股东需为地市级以上国企。例如,某项目因股东为自然人且拒绝股权模式,导致审核失败。
融资方案可行性:基金投入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重点领域可提至80%),配套资金需落实(如专项债已入库、银行贷款协议已签订)。某管网项目因仅建设管网无收益,被要求整合污水处理厂形成“厂网一体”方案才获通过。
2、协议签订与资金拨付
银行总行备案通过后,省级分行与企业签订股东借款或股权投资协议。资金需在9 月底前完成投放,重点项目可走“绿色通道”。例如,某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因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从申报到放款仅用45天。
二、审核要点:关键指标与风险防控
(一)项目真实性与合规性
1、负面清单管控
严禁投向土地储备、楼堂馆所、普通房地产(城市更新主科目除外)。某文旅项目因包含商业地产开发被直接否决。
2、产权与实施方式
项目业主需与立项主体一致,避免“一女多嫁”。例如,某基建项目因重新立项导致业主变更,因无法完成手续变更被退回。若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需提前完成公平竞争审查,确保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二)财务与风险评估
1、现金流覆盖要求
项目需为准经营性或经营性项目,“项目现金流+ 公司现金流”需覆盖还本付息。某生态修复项目因引入碳汇交易预期收益,现金流覆盖率提升至120%才通过审核。
2、隐性债务防控
股东借款模式下,需由本级政府出具“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书面确认。某城投平台因存量债务率超标,需引入社会资本稀释股权后方可申请。
(三)技术与环境标准
1、技术创新性
科技类项目需提供知识产权证明(如专利、软著),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某半导体材料企业因与高校联合研发,获得额外加分。
2、环境影响评估
绿色低碳项目需提交碳排放测算报告,符合行业排放标准。某光伏项目因未包含治污设施设计,被要求补充环评文件。
三、地方实践:郑州的“双平台联动”模式
(一)政策叠加优势
郑州企业可同步申请国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与地方“郑科贷”“郑好融” 政策:
科技型企业:通过“郑科贷”平台申请风险补偿(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的50% 由政府承担),同时纳入国家基金支持范围。例如,某新材料公司通过“郑科贷”获得1000 万元担保贷款,再叠加国家基金补充资本金,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2%。
普惠领域: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可通过“郑好融”平台匹配专属产品,享受利率补贴(不超过全省普惠贷款平均利率)。某餐饮连锁企业通过“郑好融”获得5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较市场水平低1.5 个百分点。
(二)材料优化建议
郑州企业需额外准备:
1、地方政策衔接材料:如“郑科贷”备案证明、“郑好融”平台推荐函。
2、区域特色证明:若项目符合郑州“20+8”产业集群规划,需提供发改委出具的产业配套说明。
3、风险缓释措施:可引入中原科技担保等本地机构提供增信,提升审批通过率。
四、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1、材料不完整
案例:某企业漏报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导致审核延迟。
建议:建立材料清单台账,重点核查可研批复、环评文件、资金拼盘证明等核心要件。
2、收益测算不合理
案例:某物流园项目高估租金收入,现金流覆盖率仅80%。
建议:参考同类项目历史数据,采用保守预测模型,并附加应收账款质押等增信措施。
3、主体资质瑕疵
案例:某企业因股东涉诉被列入银行黑名单。
建议:提前通过“信用中国”查询信用记录,存在问题需提供整改报告或更换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