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重庆素有“火炉”之称,然而在今年7月的山城“火热”不仅是一种体感,更是一份浓烈成实质的热火朝天。7月29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这家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汽车企业完成了从地方国企到中央企业的身份蜕变。
7月30日,挂牌成立第二天的中国长安汽车在重庆举行首场媒体沟通会,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新长安”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与肩负的央企使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新长安: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从黄浦江畔到嘉陵江边,从洋炮局到国家级车企巨头,百年长安每一次转身都是踏着时代的浪潮。
当新能源、智能化按下时代变革的发令枪,百舸争流中汽车央企应如何应对?中国长安汽车用56天闪电分立表明,不仅要转型加速,还要领跑得漂亮。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第100家央企,也是重庆首家一级央企总部,中国长安汽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迈出关键一步,更肩负起推动“汽车强国”建设的国家使命。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在媒体沟通会上第一时间就阐述清楚了新长安的“新使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毫无疑问,中国长安汽车是有这个潜力的。新央企是基于长安汽车、辰致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这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一次基于产业链逻辑的深度重构。这种架构设计既延续了原有产业基础,又为战略升级预留了空间,凸显 "专业专注" 的发展思路。
从汽车产业发展看,新成立的汽车集团对内,有利于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新长安整合相关资源,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闯出新路,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外有利于新长安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组织和团队,加速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从科技自立自强看,新集团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更好发挥长安优势,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水平、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的韧性和安全性。
根据规划,到2030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整车产销规模目标为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努力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汽车135.53万辆,同比增长1.59%,创8年以来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45.17万辆;海外销量为29.94万辆。虽然按照这个进度条,实现年内目标销量300万辆并不难,但距离2030年目标仍有很大上升空间,那么中国长安汽车该如何加速实现目标呢?
新一流:三大计划驱动全局
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并非易事,何况要实现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目标,而中国长安汽车以三大计划驱动全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显得十分从容不迫。
首先中国长安汽车明确了三大计划的推进方向。
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聚焦平台与技术突破,将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提升通用化率至百万辆级规模,同时布局下一代电池、IGBT等关键领域,探索数字能源与电池回收的商业化路径。
中国长安汽车坚信,未来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于是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围绕智驾、智舱、底盘核心技术,构建“天枢智能”技术品牌,布局端到端智驾、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探索Robotaxi、智慧物流等新出行模式,并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
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也在稳步推进“152”布局,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等海外5大区域市场为核心,推动海外业务从贸易型向本地化运营转型,分阶段完善研发、制造、营销全链条能力。据悉,长安全球规划巴西、埃及等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9个,可利用产能26万辆。
新格局:三大新能源品牌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三大新能源品牌在集团赋能下各有突破,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阿维塔作为高端智能电动品牌,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100%,连续4个月破万,海外市场增长531%。未来将推出17款新品,覆盖25-70万豪华市场,巩固全球新豪华领导地位。
深蓝汽车聚焦15-30万主流市场,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凭借超级增程与华为智驾技术实现“电动与智能平权”。8月将上市S05 620km版本,L06车型首搭3nm芯片,计划2030年推出30款新品,海外占比达35%。
长安启源以“智能移动生活家”为定位,上半年销量16万辆,Q07车型成20万内新能源SUV销冠。下半年将推出激光版Q07、A06等新品,冲击月销5万辆及主流品牌TOP 5目标。
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行业加速转型与竞争白热化的大变革时期,新长安在诸多挑战面前也始终稳步前行。或许这是因为在此次历史性跃升之前中国长安汽车已经用163年的完成了积淀、迭代,以及在这场全球竞争中锚定"领跑者"角色。
新汽车:再投2000亿探索前沿业态
从重庆的长安,到中国的长安,再到世界的长安,始终不变的是对技术有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过去十年,中国长安汽车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绕智能化与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700亿元,自主打造了 “金钟罩”电池,“天枢智能驾驶”“天枢座舱”“天枢底盘”等完整的技术标签体系。
成为央企后,中国长安汽车的资源整合能力更上一层楼,直接反映在新长安对硬科技的投入规模上。手握200亿资本的新长安,目标直指汽车产业最前沿阵地。
未来十年,中国长安汽车将在新汽车领域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具有百万级销量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专属平台,集中突破三电、芯片、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建立从底层研发、平台架构、核心零部件,到终端产品、商业模式的完整创新体系,实现从技术探索到产品变现。
与此同时,中国长安汽车开启了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和构建跨界生态联盟。
朱华荣表示“以前我们常说‘三力’: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随着行业发生变化,应将“三力”调整为:产品力、流量力、生态力。”这也是传统国内外车企和新势力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
不久前,中国长安汽车与海尔集团在重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各自产业底蕴,在新能源、供应链、大健康、全球创牌等多个前沿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这种“出行+家居”的融合模式,本质是将中国长安汽车的制造能力与海尔C端场景数据结合,形成从“单兵作战”到“跨界协同”的转型。
未来,中国长安汽车将强化与信息与通信技术、消费电子等企业跨界合作,打造大流量、大粉丝群生态圈,以更加开放合作的态度,探索“流量力+生态力”的多终端协同。
中国长安汽车还将焕新新服务,在ToB端,聚焦汽车金融与后市场,通过创新产品实现“以融促产”;在ToC端,以“快捷、精准、互动、直达”为原则,用AI技术打造“伙伴+”服务品牌,覆盖用户“买卖用修服”全场景,以实现“产品力、流量力、生态力”的三箭齐发。
写在最后:
从组织架构的系统性重构到全球化布局的纵深推进,从技术研发的持续加码到跨界生态联盟的构建,这家焕新升级的一级央企正在“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中国长安汽车“勇”当新质生产力排头兵,“智”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汽车强国正在成为时代强音。
中国的长安已经到来,世界的长安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