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地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竞赛”氛围中,如何结合自身优势“破题”“落子”?8月1日,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迎来大事件——“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式启动,街区建设方案及产业政策首次对外发布。
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与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仅是一条马路之隔
在多地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竞赛”氛围中,如何结合自身优势“破题”“落子”?8月1日,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迎来大事件——“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式启动,街区建设方案及产业政策首次对外发布。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特别是2024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长三角多地竞相布局,加快落地“实操”,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024年5月,南京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为了统筹全市资源、攻坚重点任务,南京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4个重点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人工智能(软件)是其中之一。
新揭牌的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与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仅是一条马路之隔。
中国(南京)软件谷是南京软件信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近年来,园区内众多软件企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加强在AI领域布局。除了华为、中兴、亿嘉和、诚迈科技、润和软件、亚信安全、嘉环科技等头部企业,这里还汇聚了328家AI相关企业,5万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
新成立的街区以云密城、汇智城、紫创城为三大核心载体,将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布局,总体规划范围1.9平方公里,规划智能生产、数智居住、商贸配套、低碳生态四大片区,全面完善政策、资金、平台、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构建研发创新、产业孵化、应用示范一体化AI生态体系,致力打造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和数智跃迁新引擎。
“街区紧邻软件谷核心区,将描绘南京AI产业生态新图景。”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街区将打造成为AI技术的“试验田”和AI赋能生产、生活的“样板间”, 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试验—应用验证—样板输出”的创新闭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社会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计划到2030年,街区汇聚1000家AI上下游企业、AI人才10万人,推出行业大模型、行业智能体等代表性垂类智能产品500个,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由全球顶尖半导体公司AMD牵头打造的ROCm实验室率先落户街区;12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AI相关产业项目。
据介绍,AMD ROCm实验室是AMD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将在壮大ROCm开源生态,打造更全面的场景优化方案和开放的生态系统方面持续发力,助力软件谷构建起涵盖硬件、软件、应用等多层面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12家签约企业中,深耕声学行业20年的江苏中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AI+声学”融合大模型项目落户街区。中国云边智能、高性能计算及行业赋能服务商——上海宽泛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江苏区域总部落户于此,推动AI算力产品与国产化服务器方案在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本地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