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言道讯】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厮杀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个新的变量正在改写行业格局?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战略发布会在武汉开启,华为高管与东风团队并肩而立的画面,不仅定格了一场商业合作的里程碑,更揭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国家队”的全新突围路径。这场以“奕起热爱,派生精彩”为主题的发布会,本质上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战略跃迁——当东风将56年造车积淀与智能化浪潮深度融合,当央企的稳健基因碰撞科技企业的敏捷思维,一个全新的物种正在新能源赛道加速成型。
从“量变”到“质变”:奕派速度背后的战略重构
发布会现场滚动播放的销量数据,道出了这场变革的底气所在。2024年东风乘用车新能源板块21.3万辆的销量、82.4%的同比增幅,以及奕派科技单月2.79万辆、同比激增70.9%的业绩,构成了“奕派速度”的鲜活注脚。但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果断决断:从2023年的“跃迁行动”到2024年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这家老牌车企正在完成从“多点试探”到“集中突破”的关键转身。
东风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的话道破了核心逻辑:“我们要做让用户觉得靠谱的科技公司。”这种“靠谱”体现在具体承诺中——“10分钟响应、1小时方案、1天闭环”的用户服务标准,不仅重构了车企与用户的互动模式,更暴露了新公司的底层野心:在智能化时代,将传统制造业的“工匠精神”转化为用户运营的“极致体验”。当多数品牌还在比拼参数时,奕派已经将战场前移到了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上。
“未来之翼”的技术密码:四大支柱撑起的产业野心
发布会上正式揭晓的“未来之翼”战略计划,堪称奕派科技的“破局四件套”。这四大战略支柱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咬合的商业闭环。
“技术之翼”展现的是硬核实力。16000吨一体化压铸设备带来的3倍抗扭强度、2026年上车的350Wh/kg固态电池、1200V超千伏高压架构实现的“1秒续航2.5公里”,这些技术参数背后,是东风累计超5000件新能源专利的厚积薄发。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智能产品系列,更将“央企底蕴+科技锐度”的组合拳打向中高端市场。
“产品之翼”则直指市场痛点。2026款eπ008以17.36万元的起售价,将5米车长、3米轴距的六座空间与8295P芯片的智能体验打包奉上,这种“高配低价”的策略,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对“舒适与智能”的双重需求。而全球首秀的风神L8,用248公里纯电续航、2245公里综合续航的“双2”数据,重新定义了混动SUV的价值标杆。
“品牌之翼”完成了定位升维。“奕派向上”与“风神向新”的双轨策略,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内耗,又形成了覆盖主流与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矩阵。当东风纳米融入奕派体系,当华为的智能生态赋能高端车型,一个层次分明的品牌金字塔已然成型。
“海外之翼”则彰显了全球化视野。2027年30款海外车型、2000+全球网点的规划,不是简单的出口扩张,而是依托“左舵右舵全覆盖”“燃油新能源并举”的产品布局,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抢占话语权。
变与不变:央企新势力的突围逻辑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当下,东风奕派科技的破局之道,在于精准把握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其“变”体现在机制革新上。通过整合“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构建“铁三角”作战体系,这家新公司正在摆脱传统车企的流程桎梏。“用户需求第一时间上车”的效率革命,让2万人的组织迸发出互联网企业的敏捷性。
其“不变”则坚守了产业根基。四大技术护城河的构建,从安全、驾控到智能、品质,每一项都指向汽车产业的本质属性。正如东风董事长杨青所言,要成为“用户长久、可靠、信赖的伙伴”,这种对“信赖”的坚守,正是央企品牌在新能源混战中的独特护城河。
车言有道:这不仅是一家车企的战略升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缩影。在华为等科技巨头的赋能下,在56年造车积淀的支撑下,东风奕派科技正在证明:新能源赛道的终极竞争,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体系能力、用户洞察与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这场由央企巨头发起的新变革,或许将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