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3年前,大家还在怀疑“增程”是不是落后的技术——
那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理想在用,问界在用,连小鹏、智己也都跟着上了。
增程车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各家车企的“心头好”….
可热闹归热闹,争议也越来越多:
有人吐槽开着不省油、发动机声音吵、体验不如纯电;
更有人直言,“纯油、纯电都行,就是别买这种半吊子”。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增程车是值得投入,还是智商税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问题!
说到这件事,不吹不黑,很多人觉得“要么纯油,要么纯电”,的确有道理。
毕竟从逻辑上讲,纯油就是靠油跑,结构成熟,出问题的地方少,稳定、耐用、不折腾;
而纯电车就奔着智能、体验去的,操作轻松、开着安静、用车成本低。
可增程呢?看着是“兼顾了两边优点”,但也容易“踩到两边雷点”:
它的发动机不是用来驱动的,而是专门“发电”的——
问题就来了,一旦电池电量低,发动机就要疯狂介入,顿时噪音飙升、油耗上来,体验也大打折扣。
有些车主是这么说的:“一亏电,立马从电车变拖拉机,发动机吼得比油车还响。”
这不是夸张,是不少用户的真实反馈。
而且,增程结构本身也更复杂:
电池、电控、电机、发动机、增程器样样都有,一旦出问题,排查更麻烦、维修成本也高。
所以有人说,增程车“上手时像电车,用久了像油车,维修时像豪车”。
你说它省心吗?可能还真比不上纯电或者纯油。
但话说回来,它真的不值得买吗?其实也不至于!
理论上看,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还是很适合买增程车的。
首先,就是“有家充桩”,日常充电很方便。
听上去或许有些反直觉,因为很多人认为——增应该是“没桩的车主”才会买的。
因为这样才不会被“充电焦虑”所困扰。
但你真问那些用得顺手的车主,答案恰恰相反:
你会发现,他们大多人都有充电桩!
至于说为啥?
原因在于只有你平时能充电,才能发挥出“电驱+长续航”的优势。
一旦每天都靠油发电,体验立马变样:开着吵、油耗高、得不偿失。
而有家充桩的情况下,增程车其实可以当纯电来用——
平时通勤全靠电,几乎零油耗,用车成本极低;但一旦跑长途,电不够了,发动机马上“救急”,不慌不乱。
说白了,增程真正的优势,不是“脱离电网也能跑”,而是“电网用不上时,它还能救你一命”。
比起纯电“掉电焦虑”、油车“加油肉疼”,这确实更从容。
其次,就是舍得用油,不心疼钱。
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确实是“买增程”,能不能用得顺手的关键门槛。
很多人看上增程车,是觉得它既能充电,又能加油,好像很灵活、很自由;
但一到用车,问题就来了——电用起来几分钱一公里,油却要五六毛,差价接近5倍。
你说能不心疼吗?
说白了,很多人平时习惯了“电价模式”,结果一亏电、高速靠油跑,费用上去了,整个人立马“心态爆炸”了。
会觉得:
“这车怎么这么费油?”、“不是说比油车省的吗?怎么跑一趟高速比以前还贵?”
然后就开始纠结、后悔、各种抱怨,甚至陷入一种“用电舍不得亏、用油更不甘心”的尴尬境地。
但问题是——这不是车的锅,是用车心态没调好。
你要知道,增程不是“永远靠电跑”的,它本质是电驱结构+油的补能兜底:
用电时体验接近纯电,用油时就是为了保证你不慌、不趴窝。
所以,如果你买它是奔着“省电当主力、用油无负担”来的,那也许会失望。
说到底,如果你天天想着用电省钱,却又接受不了偶尔加油带来的那点开销……
那真的不如老老实实选个插混或者纯电,至少心理落差没那么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