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小凡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话说,在2021年1月,小米公司被列入“美国总统发布13959号行政令,要求美国人士在列入60日后不能买入,并在365日之后不能卖出此名单内的相关证券”。危机一出,小米也是连夜召开了紧急的董事会,高管们集体拍板转入汽车赛道。
而在2021年3月30日,雷军也正式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为了这次造车,雷军曾哽咽表示:“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毕竟,雷军曾投资过蔚来和小鹏,他也十分清楚造车到底有多烧钱。然而,为了这次创业,小米调研团队跑遍全国,并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虽说,相较于苹果在造车上投入了100亿美金,以及格力投入的500亿元人民币,小米前期这种较为“吝啬”的投入,却交出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答卷。正如,许多人感叹:“烧钱也不一定能造出车啊”!
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型公司,基于前期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产品的多年积累,以及IOT生态系统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小米对于人车家的技术和生态整合,可以说是吊打同级别对手。小米汽车作为一个关键的移动终端,已经可以带动米家60%以上的生态。比如,小米SU7已实现与超2000款米家设备进行生态联动,不仅可以推动汽车的销量,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小米全年IOT的收入增长。毕竟,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美国,没有一家车企可以凑齐这种供应链。
与此同时,相较于特斯拉Model 3从研发到交付用了5年,而小米汽车从立项到首款车型的量产,也仅仅用了短短三年,三年试错迭代的速度,相当于传统车企的“十倍速”。但据雷军介绍,为了能够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小米用了21天马拉松式会议统一思想,并在三年内亲自试驾170余款车型,甚至带领团队超过100位高管拿到赛照,只为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旗下共有SU7和YU7两款车型,整体销量表现也是十分高涨,并成功跻身国内造车新势力榜单前十。同时,据不少外媒报道,小米汽车在汽车领域有“惊人开局”,旗下的SU7已经是一款令人惊叹的轿车。本来,美国想靠制裁来打压小米,没想到小米却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最后,关于小米造车这件事,目前仅是一个开始。尽管尚未盈利,但订单数据和市值预期已经超过预期。毕竟,这场跨界逆袭,或许才刚刚开启。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