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的发布会,最火的竟然是一条对撞测试的视频。对撞的双方,是2.6吨左右的理想i8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旗下、重达8吨的乘龙卡车。视频中,理想i8以100km/h的相对速度正面对撞了重卡,理想i8车身结构几乎无变形,A柱、B柱、C柱、门梁都没有变形。而被撞的另一方,重卡驾驶室与货箱脱离、车轮弹起。之后,东风柳汽微信公号“乘龙卡车”连发多条推文,申明视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乘龙车型B10寿命性能可靠,并请各位卡友放心购车、安心用车。
8月3日晚,理想汽车发文称,特别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经本次测试,理想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3日晚,中国汽研就此次碰撞测试也发布了声明函,称该测试项目“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争议
理想i8发布碰撞测试视频
被撞方乘龙卡车产品安全被质疑
7月29日晚间的全新车型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理想汽车播放了一段理想i8与一辆重卡连环碰撞的测试视频。视频画面显示,在“正面对撞(100公里/小时)测试”时,理想i8和重卡正面对撞时,重卡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i8的前车窗上。理想汽车发布的视频画面上配字为:“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
理想汽车发布的测试视频截图。
面对网友的质疑,乘龙卡车在其社交媒体留言中分别回复网友称,“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么样?”“正在处理。”为回应理想汽车发布的碰撞视频,乘龙卡车7月30日也发布了一段驾驶室安全测试视频,其中详细解读了该车型的安全性能,并称已通过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29项商用车安全法规认证,可以满足世界级的安全性能要求。
乘龙汽车7月30日晚间发布的碰撞测试视频,详细解读了该车型的安全性能。
东风柳汽发声
理想汽车发布碰撞视频的行为
已构成严重侵权,严重误导公众知情权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7月31日发布正式声明,指控理想汽车发布碰撞视频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声明表示该行为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严重误导公众知情权,对公司品牌及商业名誉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声明指出理想汽车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
乘龙卡车在声明中详细阐述了对测试过程的质疑。公司表示理想汽车未公开测试车辆的具体状况,包括双方车辆是否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关键信息。同时未公开场景环境的详细参数,如测试场地状况、车速、驾驶状态等。乘龙卡车认为理想汽车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视频内容。
东风柳汽微信公号“东风柳汽”8月1日回应称,近日,理想汽车在其产品发布会及网络传播中,使用涉及该公司乘龙旧车的碰撞测试视频。“经我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该视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我们倡导大家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并表示,“请各位卡友放心购车、安心用车”。随后几日,该账号连续发布了题为《乘龙卡友说 | 用户刘师傅:乘龙龙骨结构,关键时刻能救命》《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硬核实力,可靠品质——乘龙车型B10寿命性能可靠为安全运输保驾护航》《龙的脊梁,无惧挑战》等多条推文。
理想汽车回应
测试结果不应被解读为
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
对于东风柳汽的指控,8月1日,理想汽车回应称,i8和卡车撞击的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理想i8共经历两次撞击,第一次与约8吨卡车正面对撞产生超过100吨载荷的瞬态撞击力,第二次约8吨卡车侧撞产生超过80吨载荷的瞬态撞击力,两次撞击后,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9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理想i8开发阶段按照满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24版规程五星标准,以及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 23版规程G+G+G+A标准开发,并且还涵盖100项测试工况,其中就包括钻卡、卡车夹击等极限场景,在此之前,理想汽车的全系车型均获评中保研测试最高评价等级。理想i8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前向有3个纵向力传递路径,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很好地解决了正向碰撞的吸能问题。
8月3日晚,理想汽车发文称,特别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经本次测试,理想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对于被卷入舆论风波的乘龙卡车,理想汽车方面则表示,“本次测试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任何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测试结果也不应被解读为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我们无意、也没有对其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我们实属无心之举。针对网络中因对测试目的和过程不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片面解读,理想汽车希望通过此次声明还原事实,为行业健康交流提供更多真实依据和参考。”
中国汽研声明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理想汽车官方发布的理想i8与卡车撞击的测试视频中多次出现了“中国汽研SUPER CRASH超级试验”标识。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汽研,全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汽车技术服务与产业化制造的上市国有企业。公司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历经多次更名与重组,于2012年6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值得注意的是,“SUPER CRASH超级试验” 是中国汽研于2023年启动的极限交通事故模拟平台,依托事故场景数据库(FASS)提炼高发高危事故工况,专为车企提供安全极限挑战测试服务。
8月3日晚,中国汽研就此次碰撞测试也发布了声明函,称该测试项目“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声明函也对争议的测试内容做了相关情况说明。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企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
根据搭建交通事故场景的需要,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择标准,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了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测试前,试验团队对样品车辆理想i8进行了查验确认,并对移动式壁障车进行了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伪装粘贴)、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测试过程中,理想i8的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测试结束后,理想i8的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移动式壁障车经高强度碰撞后,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整体结构完整、车门可以正常打开。
评论
车圈竞争对手的
“对撞测试”不妨多一点
在理想的新车发布会上,理想i8与一卡车对撞测试的视频显示,正面碰撞后卡车的四个车轮出现弹起,卡车驾驶室发生倾倒,此视频引发争议。7月31日晚,“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
东风柳州汽车感到不平,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视频的价值其实是有限的。首先,虽然大家都觉得卡车很结实,但因为功能不同,设计用途不同,对驾驶室的保护未必是同等的。中国卡车有个特点就是没有“长鼻子”,这是因为中国卡车的限长是包括驾驶室的,所以在设计时候就缩减了车头长度,增加货箱长度,这也就降低了驾驶室的安全标准。不同用途,对乘员的安全考虑是不一样的。轿车不可能为了增加后备厢空间去减弱驾驶室的安全性。理想汽车这么做,是在利用一种通常但未必正确的认识。其次,双方车辆是否改装、减配,卡车驾驶室的卡扣是否固定,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不过,从行业竞争角度,这样的同等车型对撞测试不妨多一些,当然,要更加公正,也需要制度保障。
广告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广告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在实际市场中,这一条变为了“不能批评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理想选择卡车,一方面是利用消费者认知中卡车大、抗撞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更明确的竞争对手。但理想没预料到的是,即便是卡车,也需要一个安全的形象。
实际上,法律的定义是非常精准的,法条里使用的是贬低而不是批评。所谓批评是对缺点提出意见,是中性的。而贬低是故意降低应有的评价。所以,竞争对手之间是可以相互批评的,可以做广告相互批评,也可以对撞相互比较。
国外的竞争对手之间相互批评甚至讽刺的广告很多。苹果和三星就拍过相互讽刺的广告。在这个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商品和服务都更加复杂,竞争对手的相互批评比较是良好市场的关键一环。
首先,厂家是最专业的。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专业的产品,只有内行人才明白,厂家之间的相互批评,能让消费者更明白怎样才算好。
其次,厂家的批评以自身专业性、信誉为背书,这就决定了厂家故意误导的代价极大。市场竞争不用一团和气,规定必须一团和气,就会让批评从黑市走,也就是通过黑公关放一些虚假的信息,这会让消费者更加无所适从。
不妨放开头脑畅想一番。假设有两家车企,约好了同等车型对撞试验。这个时候,速度、位置、载重、路面摩擦系数、天气,一切消费者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条件,双方工程师作为内行人,都会激烈地博弈,而这个过程会成为消费者了解汽车性能的极佳途径。
一个高质量的制造行业与一个高成熟度的需求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人开上车的时间还不长,还不太懂车,所以才有了内藏式门把手这些所谓的创新。厂家之间的专业批评,不但可以直接促进厂家提高质量,努力创新,还能更好地培养和教育消费者,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进入海外更成熟的消费者市场。
舆论完全不必对激烈的竞争忧心忡忡。市场的残酷性就如自然的残酷性一样,物竞天择,鹰击鱼翔,这才是通往生机勃勃之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向雪妮
南都快评 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