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公司SK On再次重组,能否重塑其能源帝国版图,改写电动汽车产业格局?
7月30日消息,韩国SK集团宣布将旗下从事电池和储能系统业务的子公司SK On与从事热管理和润滑油业务的SK Enmove合并,这一计划已于当日获得三家公司董事会批准,新合资公司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
根据计划,SK集团将在年底前通过配股和永续债组合筹资8万亿韩元(约合为人民币416亿元),用于偿还超9.5万亿韩元净债务,并通过SK On与SK Enmove的合并实现业务精简。
据悉,相关资金将主要来源SK创新、SK On、SK IE Technology等子公司及新注资。SK On表示,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及市场的放缓为其提供了重组业务、优化运营结构的机会,此次合并是精准调校,是保持竞争力的防御性举措。
01
为拯救电池公司SK On,SK集团显然早就盯上了SK Enmove。
资料显示,SK Enmove是全球知名第三类基础油生产和供应商之一,其三类基础油优质品牌YUBASE®市场份额较大,并长期为壳牌、美孚、BP等品牌供货。
在此基础上,SK Enmove开发的SK ZIC高品质润滑油,由于性能良好,先后获得通用、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雷诺、沃尔沃、现代和起亚等知名汽车品牌的认证,并且已经成为现代、起亚和斗山等韩国企业及众多中国企业的长期润滑油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以来,SK Enmove一直在向电动汽车流体和冷却液领域拓展业务,并计划将其浸入式冷却技术商业化。
2024年9月,SK Enmove不可燃电池技术迎来重要进展,其与韩华航空航天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个浸入式冷却储能系统。
该浸没式冷却储能系统采用先进的热流体技术填充锂离子电池模块,有效隔离每个电池,可防止热失控蔓延,即使单个电池发生热失控,也可解决其他安全风险,例如因灰尘或盐等环境因素导致的绝缘故障。
此外,与传统的风冷和水冷式 ESS 模型相比,该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增强了电池的不可燃特性。据悉其主要型号 SEAL已获得 DNV 和韩国船级社(KR)等全球主要机构的认证。
在SK Enmove看来,该新系统产品的推出,有望彻底改变储能市场,并巩固韩国在绿色能源存储方案方面的领导地位。除了船舶领域,SK Enmove还在开发用于陆地用途的浸没式冷却储能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
不难看出,SK集团将两家公司合并的背后,一是看中了SK Enmove的行业地位,以及后续的盈利能力,可为电池业务扩张进行“输血”;二是基于SK Enmove现有客户和技术,巩固旗下电池及热管理解决方案业务,提高竞争力。
在此合并之前,SK集团于今年6月宣布收购SK Enmove为全资子公司,实现100%控股,为本次重组奠定了基础。
02
事实上,在此之前,为发展和拯救SK On电池业务,SK集团已经开展过多次重组。
比如,2024年11月,SK集团将旗下的能源业务子公司SK Innovation和SK E&S进行合并,以应对电池业务的持续亏损。数据显示,2023年SK E&S取得了11.2万亿韩元的销售额与1.3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但同期SK Innovation的销售额高达77.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却仅为1.9万亿韩元。
紧接着,以SK On为主体的三方合并也陆续推进。同在2024年11月,SK On首先与SK Trading International完成合并,合并后SK Trading International使用“SK On Trading International”的名称,以公司内部(CIC)体系运营。
2025年2月,SK On再与SK Enterm正式合并,SK Enterm是韩国最大的商业储罐终端运营商,合并后将继续作为SK On Trading International的一部分运营。
至此,SK On的三方合并顺利完成,当时数据显示SK On的收入和资产合并后将增至62万亿韩元和40万亿韩元。
明显地是,多次合并、重组的展开均围绕着SK On“难看的业绩”。据悉SK On自2021年以来净利润一直亏损、从未实现正向盈利。据2024年财报显示,SK On累计亏损高达1.127万亿韩元(约合58.5亿元人民币),成为三大巨头中亏损最为严重的企业。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其营业亏损达3594亿韩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亿韩元亏损大幅增加近3400亿韩元。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SK On的负债率达到251%,同期LG新能源负债率为99.23%,三星SDI的负债率为89.02%。
从最新的重组来看,两家公司合并后预计总资本将增加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8亿元),SK On的财务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此外,SK On母公司SK Innovation还计划以3.588万亿韩元回购金融投资者持有的SK On所有可转换优先股,使其持股比例增至90.3%,进一步巩固对SK On的控制权。
03
除了财务危机,SK On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市场份额的持续下降。
据海外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中国企业稳占前十中的6个席位。在中国企业齐刷刷正增长的情况下,日韩企业不改下滑态势,其中SK On市占率下滑近1个百分点,排名降至第5位。
此外,LG新能源市场份额跌破10%,三星SDI成为前十中唯一负增长的企业,市占率为3.2%。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如SK On重组所言,市场需求放缓,二是电池技术需求发生变化,曾经日韩嗤之以鼻的磷酸铁锂电池正刺激以上企业“自我革命”。
根据计划,SK On将最早在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的量产,目前正从技术、产能、供应链等多方面进行“追赶”。
技术端,8月1日,SK On宣布将其“电池研究院”更名为“未来技术研究所”,将重点围绕全固态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方形电池等多元化化学体系和电池形态开展研究。据悉,研究所计划在年内完成LFP和中镍电池的CTP技术开发,在2026年底实现半固态电池样品的生产(目前有一条半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在运行)。
产能端,SK On预计首先将在北美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据统计SK On在北美部署有6个基地,规划总产能超180GWh。近日其位于佐治亚州康姆斯的独立工厂,已实现首次全面投产,12条电池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此外,其正计划通过重新利用现有产线建立LFP电池产能,以符合其正在进行的北美本地化战略。
供应链端,今年7月,SK On宣布已与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L&F就北美市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就供应量、供货周期等具体细节展开磋商,以构建中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快速进入相关储能市场。其中,L&F是韩国本土正极材料供应商,初期将实现6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并计划在2026年底将2.7g/cm³的磷酸铁锂材料投入量产。
可以预测到的是,明后两年,磷酸铁锂电池市场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升级,换句话说,全球电池竞争格局或发生新一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