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语言模型后,具身智能进入智能化发展周期,2020 - 2025年处于初级智能化阶段,技术与产业生态加速构建。2025年多家厂商量产计划密集落地,特斯拉、优必选等产能规划明确,工业场景为优先攻坚方向。政策端,2025年北京、深圳等多省市出台支持政策,从技术、场景、生态等维度部署。需求端,制造业等多行业机器人替代可能性高,2035年总需求预计达964.2万只。
整车产业链积极布局具身智能赛道,超10家车企通过自研等方式切入。原因在于硬件、软件趋同,自身生产制造需求与落地场景有优势,且具备算力、资金、人才优势。硬件上,传感器等核心组件供应链可复用,智能制造产线经验可借鉴;软件上,智能化体系架构一致,均向VLA大模型演进,且智能电动赛道人才向具身智能迁移。
具身智能核心硬件包括丝杠、减速器、灵巧手。丝杠有梯形、滚珠、行星滚柱三种类型,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31.2亿,行星滚柱丝杠增长潜力大,福达股份等企业积极布局。减速器占机器人成本30%,分精密行星、RV、谐波减速机,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90亿,绿的谐波等企业推动国产替代。灵巧手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初创企业受资本青睐,整机厂也自研以构建壁垒。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上一篇:韩国电池龙头业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