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真是把我臊得够呛,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脖颈子发烫。
那会儿刚在商场地下车库停好车,琢磨着赶在饭点前回家给孩子做糖醋排骨。侧方停车位本来就挤,我挪了三把才把车卡进去,下车时还得意地拍了拍方向盘 —— 嘿,这技术没退步嘛。
等拎着大包小包回来,瞅着旁边俩车贴得那叫一个近,后车轱辘几乎贴着我保险杠。我深吸口气坐进驾驶座,先调了调后视镜,又往后视镜里瞟了眼,确认没行人过来,挂挡、打方向盘,刚把车头探出小半米,就听见 “哐当” 一声按喇叭的动静。
扭头一看,隔壁车位那大哥正探着半个身子冲我比划,脸上表情说不清是急还是无奈。“妹子你这出库不打转向灯啊?” 他嗓门不算大,但在车库里听得特清楚,“我刚想倒车呢,你这冷不丁冒出来,多悬呐。”
我当时脑子 “嗡” 一下,手忙脚乱地去够转向灯杆,指节都磕到方向盘上了。可不是嘛,光顾着看左右距离,把这茬儿忘得一干二净。后车窗上还贴着 “新手女司机” 的贴纸,这时候简直像被人当众揭了短,脸颊烧得能煎鸡蛋。
“对不住对不住,真是忘了...” 我隔着玻璃摆手,声音都带了点颤。大哥摆摆手没再多说,可我倒库那几分钟,后背一直冒汗。后来慢慢把车挪出来,才发现不光是隔壁车,远处还有辆电动车慢悠悠开过来,刚才要是没那声喇叭提醒,指不定就得碰上。
其实考驾照时教练天天念叨 “出库必打左灯”,就跟唐僧念经似的,“你出库不打灯,后车怎么知道你要动?人家以为你停那儿睡大觉呢!” 当时觉得这话啰嗦,现在才明白有多实在。
自那以后每次侧方出库,我都养成个毛病 —— 先摸转向灯杆。上周在小区碰到王姐,她还笑话我:“你这开车跟敬礼似的,三步一摸杆。” 我跟她讲了商场那回事,她点头说:“该!前年我家老头子就因为出库没打灯,被后车蹭了保险杠,几百块钱修得冤。”
说起来这转向灯真不是小事。你想啊,侧方停车时,你右边是马路牙子,左边可能塞着车,后视镜里能看到的范围就那么点。后车司机哪知道你是想原地调个头,还是要一脚油冲出去?打个左灯,就跟跟人说 “借过” 似的,既是礼貌,也是安全。
前阵子看交通新闻,说有地方交警开始重点查侧方出库不打灯的情况,虽然不扣分,但会口头教育。底下评论吵得厉害,有人说 “这都要管,太较真了”,可我觉得,较真点好。就像走路要看着脚下,开车这些小细节,保不齐哪天就帮你躲过麻烦。
昨天去菜市场,看到个年轻小伙出库,那叫一个猛,方向盘打得跟拨浪鼓似的,转向灯愣是没亮一下。旁边骑三轮车的大爷吓得赶紧往边上躲,嘴里嘟囔着 “这年轻人,毛躁”。我隔着老远都替他捏把汗,真想摇下车窗喊一嗓子 —— 灯!打灯啊!
现在每次停车出库,我都会多等两秒,听听周围有没有动静,再把左灯打亮,看着它在后视镜里闪啊闪的,心里才踏实。有时候碰到新手忘打灯,也会摇下车窗提醒一句,不是多管闲事,实在是知道那一下疏忽,可能藏着多大的隐患。
说起来也怪,以前觉得开车是个技术活,方向盘耍得溜就行。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技术,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里。就像做人做事,大方向没错是前提,可那些让人舒服的细节,才见真章不是?
哦对了,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那种事后想起来 “哎哟我怎么忘了” 的瞬间?要是有的话,不妨也在评论区聊聊,让咱都涨涨记性。
最后呀,希望看这篇文的各位,开车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要是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就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沾喜气发大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