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明见局
作者|柯柏妮
一场碰撞测试,让理想汽车和东风柳汽乘龙这俩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品牌,硬是被绑在舆论场里撕扯。
发布会视频火了,双方吵起来了,声明也发了,乘龙卡车法务部门也正在处理此事……就是不知道“直播复测”这事儿还有没有下文。
7月29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理想i8的发布会现场,一段视频让全场沸腾。理想汽车播放了名为“理想i8重卡连环撞击极限测试”的视频,视频中,理想i8与一辆8吨级重卡(后被证实就是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以10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正面碰撞。
画面细节显示,理想i8的A/B/C柱纹丝不动,九气囊瞬间弹开,电池包安然无恙,车门自动解锁;而乘龙卡车却呈现出车轮弹起、驾驶室近乎倾倒的状态。
这段被理想汽车称为“公路坦克级安全性能”的演示,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网友们的关注点很快从理想i8的硬核防护,转向了乘龙卡车的撞击表现。“重卡居然撞不过SUV?”“这测试是不是太刻意了?”等等网友的质疑声浪中,乘龙卡车的社交平台评论区被瞬间淹没。
东风柳汽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躺枪”。7月31日,其正式发布声明直指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乘龙卡车形象,且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来扭曲传播测试结果,涉嫌侵权并损害品牌声誉。
声明中强调,乘龙卡车的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首创的龙骨框架驾驶室和四层吸能结构早已通过无数实际场景验证。
同时,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之前回应称“法务部门正在处理”,其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会继续跟进此事,这些公开回应体现了乘龙卡车针对此次争议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态度。
事件发酵,面对东风柳汽的指控和网友的质疑,理想汽车的回应是带着几分硬气的。7月31日,理想产品负责人汤俊在微博直接喊话“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 紧接着,产品线负责人张骁更是回应并加码“可以啊,直播都行”。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编辑
这番“约战”式的回应让舆论热度再升一级。支持者认为,理想汽车敢公开复测恰恰说明了对产品安全有底气;反对者则觉得,这更像是转移焦点的公关手段,毕竟测试条件、车辆状态等关键信息尚未完全公开。
8月2日,乘龙卡车发布的海报上一句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的文案,被网友解读为暗讽理想汽车的测试缺乏实际意义 ,毕竟在真实的交通场景中安全的核心是 “活下去”,而非刻意设计的碰撞表演。评论区里,“这波反击太绝了”“支持乘龙维权” 的声音此起彼伏。
8月3日,理想汽车和测试方中国汽研的两份声明,试图为这场争议降温。理想汽车强调,测试所用的乘龙卡车仅是“移动式壁障物”,本意是验证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绝非针对其他品牌的质量评价,“将乘龙卷入争议实属无心之举”。
中国汽研则在声明中明确,该测试“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对其他品牌的安全评价,测试用的二手卡车是随机购买的,且经过了外饰伪装和配重调整。
不过,这些声明似乎并未让众多卡车司机满意,有的卡车司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视频,直言“欢迎理想来挑战”。
如今,理想汽车当初喊出的“直播复测”似乎也渐渐没了下文。这场看似偶然的品牌冲突,实则暴露了汽车行业安全测试的诸多痛点。
从理想汽车的角度看,直播复测的诱惑力与风险并存。若测试结果与之前一致,无疑能巩固 “安全”标签,为理想i8的销量添砖加瓦;可一旦出现意外,比如车辆表现不及预期,或是测试过程被挑出漏洞,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品牌信誉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其股价已因这场争议受到了波及。7月29日新品发布当天,理想汽车盘前一度上涨6%,开盘后却急转直下,截至8月1日累计跌幅达13.53%,市场的敏感可见一斑。
目前,乘龙卡车的法务部门已介入此事,或许在他们看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品牌权益,比参与一场对方主场的测试更靠谱。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争议让汽车安全测试的“标准”问题浮出水面。
中国汽研在声明中提到此次测试属于开发验证,并非强制性准入测试,商业化应用需谨慎。这意味着,类似的场景化测试实际上是缺乏统一规范的,很容易因设计初衷、条件设置的不同而导致结果被误读。
理想汽车还会坚持直播复测吗?东风柳汽乘龙又将如何推进维权?无论结局如何,这场风波都在提醒整个行业:安全不是用来炒作的噱头,而是需要用更透明的标准、更严谨的态度去守护的底线。
毕竟,对消费者而言,真正的安全从来都藏在每一个真实的出行场景里。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