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车轮上的新质生产力”,在全球产业变革的赛道上加速突围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亮眼加速度!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0%,零售额同比增长68.9%。
当前,南京正以雄厚的产业基础、清晰的产业规划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崛起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最快、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不断吸引着全球顶尖的汽车产业链巨头纷至沓来,构建起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投资持续加码 筑牢产业根基
近些年,南京成为众多汽车产业巨头布局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
2023年6月,南京长安打造的深蓝S07上市,1年时间就实现销售量破10万;2024年7月1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市场首款合资品牌纯电轿车——MAZDAEZ-6车型在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正式下线。当天,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同步签约落地,4年将投入100亿元;早在2018年,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南京。2024年底,LG新能源又宣布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今年7月18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建邺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宝马集团在中国设立的首个且唯一的IT研发中心,更是集团在全亚洲规模最大的IT研发基地。此外,自2021年起,宝马在华最大的两家软件公司(宝马领悦和宝马诚迈)先后落子南京。
宝马的强势加码,印证了南京汽车产业对全球顶尖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则让“南京速度”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走进南京长安的智慧工厂,仿佛置身于未来工业世界中。AGV智能小车沿着既定轨道高效穿梭,方向盘、轮胎、座椅等零部件如精密拼图般精准衔接。在这里,平均每102秒就有一辆崭新的汽车完成组装,驶下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南京长安实现产量37368辆,同比增长1.07%。
“结合客户定制化需求,我们搭建了柔性生产模型,在工厂内部,我们实现了最高效的生产组织安排,入库的效率提升了25%,大大缩短客户提车时间。”南京长安汽车制造部经理陈赛龙介绍。
7月21日,上汽跃进在南京发布两款新能源轻卡产品。据介绍,两款产品搭载的电池由南京本土企业生产,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新技术、新产品上屡屡取得突破,上汽大通今年以来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累计交付107467辆,同比增长11.2%;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9%。
车企“出海”提速 激活发展势能
全球消费市场的认可,印证了南京汽车产业的市场穿透力。
今年4月21日,南京长安生产的首批140台欧版深蓝S07下线,这批专为欧洲市场打造的车型已于5月起运,经过45个昼夜的航行后,到达英国、德国、挪威。
“欧洲市场准入体系严苛,开发欧版深蓝S07相当于参与一场严格的考试,从前期调研到通过欧洲的整车型式认证(WVTA),再到通过Euro NCAP安全测试五星安全认证,花了近两年时间,最终以过硬的品质成功在欧洲上市。”深蓝S07海外项目负责人透露。据了解,目前深蓝S07已销往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出口总量近5万台。
与此同时,另一款“南京智造”也开启了欧洲之旅。4月22日上午,上海外高桥码头海风轻拂,长安马自达首批发往欧洲的纯电旗舰轿车MAZDA 6e装船启航。这批车辆于5月抵达比利时港口,并于今年夏天交付至欧洲多国经销商。
不只是欧洲,南京造新能源车也奔驰在亚洲市场。随着韩国政府“碳中和”目标的稳步推进及城市公共交通绿色转型的加速,新能源客车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南京新能源车企恒天领锐在韩国市场运营的客车保有量已突破700台,这些车辆凭借时尚外观、宽敞空间和卓越性能,成为韩国街头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在“不差油”的中东市场,创维汽车也书写着新能源汽车“逆袭”的故事。中东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如何提升汽车电池性能、建设充电网络、应对极端天气等,都让车企面临巨大挑战。而创维汽车依托智能网联、高温适应性电池技术及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与阿联酋、沙特等国深度合作,以“技术+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助力品牌占有率持续攀升。
政策前瞻布局 擘画未来蓝图
判断一个城市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水平,不光要看行业巨头数量,还要看上下游的产值、看未来的发展。目前,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从上游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整车制造,再到下游充电服务、智能网联、出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据统计,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500家,整车产能超百万辆,拥有“重、中、轻、微、轿、专”等系列完整、品种齐全的整车产品线;零部件企业包含了电芯、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汽车电子、车用芯片、汽车软件、激光感知、空调及压缩机、电池拆解等全产业链环节。其中,累计建成动力电池产能、全年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下半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潜力,不仅在于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的规模,更在于其向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前瞻布局。
2024年8月,南京发布《关于促进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全域开放。
如今,南京已陆续获批“双智”试点城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互联网示范城市等一批与智能网联汽车密切相关的国家级试点。全市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8+7+3”产业格局,即八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七大整车企业以及三大总部级运营平台,全面支撑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有望成为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引擎轰鸣,驶向未来。南京汽车产业的每一组增长数据,都是创新驱动的生动注脚;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奋力攀登。在这场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南京正以乘“新”而上的魄力,书写着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据南京发布、北极阁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