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特斯拉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埃隆·马斯克于8月6日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特斯拉正在训练参数规模提升十倍的全新FSD(完全自动驾驶)模型,若进展顺利,预计最快将于9月底面向公众发布。这一消息不仅展现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激进布局,也引发了关于技术边界与安全责任的深度思考。
技术突破:从"自动扣分器"到十倍参数升级
今年2月,FSD系统在中国市场完成首秀,但初期实测中因误闯红灯、压实线变道等问题被车主戏称为"自动扣分器"。此次十倍参数的升级,意味着神经网络将具备更复杂的场景理解能力,尤其在长尾场景(如特殊天气、复杂路口)的处理上或实现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并未透露具体参数规模,但参照现有FSD V12约30亿参数的体量,新模型可能达到300亿参数级别,接近GPT-3的规模。
人机交互新范式:驾驶与游戏并行的争议
马斯克在回应Cybertruck车主边启用FSD边玩《侠盗猎车手》的视频时透露,未来3-6个月可能实现驾驶时合法游玩电子游戏,这取决于各地监管审批。该设想虽体现了对自动驾驶可靠性的自信,却也引发伦理争议——当系统要求人类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时,分心娱乐是否会加剧安全风险?目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就特斯拉自动驾驶相关事故展开调查,技术激进与监管保守的拉锯将持续存在。
责任界定:技术完善≠责任转移
尽管命名为"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始终强调"驾驶责任归属于车主"的底线原则。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的普遍困境:技术命名往往超前于实际能力。德国法院曾裁定特斯拉"Autopilot"宣传涉嫌误导,而FSD的命名同样面临法律挑战。在最新升级中,如何通过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平衡用户体验与安全冗余,将成为衡量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标尺。
中国市场的特殊挑战
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对FSD构成独特考验。除了技术适配,还需应对高精地图资质、数据跨境等合规要求。有消息称特斯拉正与百度合作获取地图测绘资质,若十倍参数模型能针对性优化中国场景,或将成为其本土化进程的关键转折点。
纵观全球,Waymo坚持L4级Robotaxi路线,奔驰L3级系统已获美国认证,而特斯拉选择通过海量数据迭代渐进式突破。不同技术路径的背后,是对"完全自动驾驶"定义的话语权争夺。特斯拉此次参数跃升,既是对竞争对手的回应,也是对"第一性原理"的再次实践——用算力与数据重塑驾驶规则。但技术狂飙突进的同时,如何构建与之匹配的责任框架和用户教育体系,将是比参数升级更艰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