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摩托车品牌,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日本四大摩托车品牌——本田、铃木、川崎、雅马哈,凭借精湛工艺、前沿技术与可靠品质,日系品牌在全球摩托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知名摩托车数据分析公司MotorCycles Data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摩托车销量同比增长2.7%至618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本田(Honda)是当之无愧的霸主,销量为1940万辆,市占率达到31.4%,差不多全球每3辆摩托车中就有1辆是该品牌。
今年5月22日,其全球摩托车累计产量达突破5亿辆。这是继1997年突破1亿辆,2008年、2014年、2019年相继跨越2亿、3亿、4亿辆大关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公开资料显示:本田株式会社(ホンだ会社)成立于1948年9月,总部位于东京,拥有360家关联公司。旗下设有四大业务:摩托车、汽车、金融服务、动力产品及其他,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世界十大汽车厂商之一,拥有19.4万名员工。
摩托车是本田的起家业务,创始人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出生在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一户穷苦的铁匠家里,从小就喜欢各种机械的东西,15岁进入东京艺术商会当学徒,这一待就是六年。由于表现出色,在艺术商会会长榊原郁三的资助下,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汽修分店,并成功赚到第一桶金。
战后的日本能源供给严重不足,许多人改骑自行车出行,但崎岖不平的山路让人苦不堪言,更无法负担货运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效率又高的交通工具。本田宗一郎敏锐地嗅到商机,购买大量小型发电机,并将其改装为辅助设备安装在自行车上。
这种“电动自行车”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于是他再接再厉,成功研制出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专用辅助发动机”(又称第一号试作发动机),这是首次以Honda命名的产品,为日后批量生产摩托车打下坚实基础。
1948年,本田宗一郎正式创立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次年推出首款量产摩托车 Dream D-Type,正式打上本田著名的HONDA鹰翼图形商标。进入50年代,本田陆续推出Dream E、Cub F、Benly J、超级幼兽(Super Cub)C100等车型,并开启摩托车出口业务,扩大业务规模。另一方面,还通过参加曼岛TT摩托车大赛等世界级赛事,不断提升知名度。
到了50年代末,本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往后发展,“超级摩托车”CB750、CB750Four、GL1000“金翼”(Gold Wing)、XRV650非洲双缸(Africa Twin)、“火刃”(Fireblade)等车型上市销售,形成覆盖通勤、运动、越野全场景的车型矩阵。
1963年,本田走出日本,在比利时设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秉承“本土化生产”核心理念,如今本田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7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2000万辆。在东南亚推出省油耐用的Super Cub,在印度打造踏板车Activa,在北美市场推出豪华旅行车金翼,这种因地制宜的产品策略,配合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经销网点,让本田无往而不利。
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本田实现营业收入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8358亿日元,同比下滑24.5%。其中,摩托车业务收入为3.6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75亿元),同比增长12.6%,营业利润6634亿日元,同比增长18.3%,是汽车业务(2438亿日元)的2.5倍,占比高达54.3%,是集团最挣钱的业务板块。营业利润率高达18.3%,相比之下,汽车业务仅有1.7%。
上世纪80年代,本田和重庆嘉陵合作,拉开了在华经营的序幕,推出的嘉陵JH70(原型是本田BENLY CD50)“闻到汽油味就能跑”,备受消费者青睐。1992年开始在中国生产摩托车,拥有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两家摩托车合资企业,去年燃油摩托车销量分别排在中国市场第五、第九位。
为了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从2025年开始两家合资企业停止共售模式,各自独立运营,未来将不再销售相同车型。PCX160、LEAD125、Zoomer E为五本销售车型,CROSS CUB(本田幼兽)、DAX e、CUB E(电动版幼兽)为新本销售车型。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也是本田重点布局的市场。第5亿辆摩托车就是在位于古吉拉特邦的印度第四工厂下线的。与此同时,公司宣布将投资约92亿卢比(约合人民币7.5亿元)建立新生产线,每年增产65万辆摩托车,预计2027年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到261万辆,成为本田全球最大摩托车厂。到2027年,本田在印度的摩托车整体年产能有望达到7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