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新能源车市迎来销量高峰,但伴随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充电10分钟,占位1小时"现象的曝光,岚图汽车CEO卢放与蔚来高管沈斐的公开论战,将充电桩资源分配矛盾推向舆论焦点。
这场争论实质折射出公共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的思考:公共充电桩是社会资源,怎样才能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事件源起于抢充电事件。卢放在微博上指出: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大量电动车在电量充至80%后仍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导致充电排队现象频发。针对“充电10分钟,占位1小时”的乱象。于是,卢放公开倡议:“充至80%后主动驶离,对超时占桩收取阶梯费用。”
对此,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火速回应:用户正吃饭怎忍心打断?充80%可能需二次补能,规则执行恐伤体验。
充电服务正从"有无问题"向"质量矛盾"转型。此前宁德时代曾毓群所言:"基础设施必须跑在销量前面。"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的当下,基础建设并不单纯指充电桩、充电站数量,而是通过技术迭代、管理创新和生态协同,充分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目前主要有“超快充”与“换电”两大充电路径,各有优缺点。
换电的好处是速度快,但目前受限于高成本、标准不统一及品牌封闭性,仅服务于小范围用户,大规模推广成问题。
超快充,有普适价值。以岚图的5C超快充+全域800V高压平台技术为例:5C可实现“5分钟补能超百公里”,800V架构是车辆高效匹配5C桩的前提,若无800V支持,即便桩端具备5C能力,充电效率也难以释放。
当然,实现高效补能的超快充落地,需要行业发展支撑。截至2025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6.2万个,覆盖率高达98.4%;时间追溯至2024年12月,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为3.3万个。7个月的时间,高速充电桩增长了近一倍。
诚如岚图汽车CEO卢放所言,技术进步应惠及大众,而非封闭生态。当前,5C与800V技术正处于基础设施快速扩张的上升期,正构建高效、开放、共享的补能网络。
岚图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博晓指出,“一方面,可以提高桩的充电效率、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车具备更强的充电能力,这一点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他也表示,岚图知音等车型已搭载800V平台并支持5C超充,让用户真正体验“充电如加油”的便捷。同时还透露,今年下半年,岚图将把800V+5C推广到更多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