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间,赛轮轮胎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及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需要,拟在埃及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2.91亿美元,预计建设周期18个月,将成为赛轮轮胎继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之后,布局的第五个海外生产基地。
在这个全球轮胎行业经历深度洗牌的关键时期,赛轮轮胎作为全国首家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以持续增长的业绩展现出发展的韧性。此番其在埃及建厂,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落子。
根据公告,赛轮埃及项目选址在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紧邻全球航运要道苏伊士运河,规划年产3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及6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
项目总投资2.91亿美元,预计建成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9亿美元,净利润3477万美元,净利润率达18.3%,投资回收期约为6.15年。
为保障项目资金需求,赛轮轮胎计划通过香港、新加坡、欧洲三级子公司进行增资,总额不超过1.75亿美元,以构建高效的跨境资本通道。
埃及项目的选择并非偶然,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位于全球12%-15%贸易额的必经通道,从这里出发,赛轮的产品可在短时间内覆盖欧洲南部、中东及东非主要港口。
同时,埃及作为非洲第三大汽车市场,本土轮胎需求旺盛,周边中东、南欧等地区更是汽车产业与消费的重要板块。
此外,埃及作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成员,与非洲其他国家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贸易;与欧盟签有伙伴关系协定,享有较低关税进入欧洲市场;在阿拉伯国家区域内还可免关税贸易。
多重贸易协定的叠加效应,使埃及项目从建设之初便被赋予赛轮轮胎应对全球贸易壁垒的底气。
这是赛轮轮胎全球化战略的第五块拼图。作为中国首家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赛轮轮胎此前已在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地布局。截至2024年底,赛轮共规划建设年生产2765万条全钢子午胎、1.06亿条半钢子午胎和44.7万吨非公路轮胎的产能。
支撑赛轮轮胎加速全球扩张的,是其强劲的业绩表现和持续加码的技术投入。
赛轮轮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02亿元,同比增长22.42%;归母净利润40.63亿元,同比增长31.42%。
其中,海外市场是其主要增长引擎。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达238.11亿元,同比增长23.60%,毛利率高达29.88%,较内销高出9.02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赛轮轮胎延续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84.11亿元,同比增长15.29%;净利润10.39亿元,同比增长0.47%,同时,其也是同期国内唯一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上市轮胎企业。
这期间,2024年赛轮轮胎研发投入达10.13亿元,同比增长20.82%;到了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再增18%至2.59亿元。在中国青岛、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法兰克福、越南胡志明建设的研发中心,为其构建起全球化的研发体系。
尽管业绩亮眼,但赛轮轮胎的全球化之路并非坦途。
赛轮轮胎董事长刘燕华此前曾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国际贸易壁垒也对轮胎企业发展造成影响。”要知道,赛轮轮胎目前出口美国市场的轮胎数量约占全部产量的25~30%,折算约2100万条左右。
对此,赛轮轮胎凭借产能布局,尽量化解所受的影响。例如,半钢及轻卡胎主要由柬埔寨工厂出口,全钢及非公路胎由越南工厂出口,国内工厂产品几乎不直接对美出口。
当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时,赛轮轮胎基本面仍具韧性。有行业分析指出,尽管赛轮短期需承担部分关税导致盈利预测下调,但随着印尼、墨西哥等新产能释放,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仍将提升。
而此番拟新建的埃及工厂,未来或也将受益于贸易政策红利,成为赛轮应对全球贸易壁垒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