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 L没有发布会直接开卖,33.9万元的起售价比理想i8低了800元。同样是六座版的纯电SUV,Model Y L与理想i8一样,全系都是一个配置。
作为加长版的Model Y,Model Y L比Model Y的长续航四驱版贵了2.55万元,多了一排后座,升级了配置,还带有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这么一对比,Model Y L的价格相当有诚意。而且Model Y L一开售,就给到了三年免息的金融政策。
不过,作为一款中国特供车型,从Model Y L依旧毛坯的内饰看,特斯拉妥协的又不是那么彻底。这一“违背祖训”的做法,细看又透着精明的算计......
加长、特供,大众奥迪们带起来的玩儿法,如今也让特斯拉按耐不住了。更大的空间,更长的续航,内饰音响升级等,Model Y L的出现让Model Y长续航四驱版的性价比大打折扣。有点类似苹果手机的逻辑,不同的配置是不同的定价逻辑,但都会让消费者想往更高一个配置够一够。
除了更大更长外,Model Y L首发搭载了82kWh电池组,CLTC续航751km。不过,由于车身尺寸更大,续航提升的并不明显,只比Model Y的长续航四驱版多了一公里。
在内饰的风格上,Model Y L 与Model Y如出一辙,依旧是毛坯风格。即便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是国内新车的标配了,Model Y L依旧不给冰箱不给彩电,也不像国产品牌那样在意防晒:天幕依然是一块巨大无遮挡的玻璃。
在舒适性配置上,Model Y L前二排座椅带通风和加热,三排座椅带加热;二排座椅带升降扶手,二三排放倒后全平。Y系列的溜背造型,基本上决定了第三排空间的局促,不管是头部空间还是腿部空间。通俗来讲就是,在满载6个成年人的场景下,第三排兼顾不了舒适度,尤其是在长途的时候。
不过这样的设计,成全了Model Y L主打的操控与效率。0.216的风阻系数比Model 3还低,静谧性全系最佳。在CDC电磁悬挂的加持下,驾驶者可以兼顾舒适与操控。在能耗表现上,得益于2088kg的轻量化车身与特斯拉在三电上的技术优势,Model Y L百公里电耗仅12.8kWh。
总之,从Model Y L的配置上看,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迎合并没有那么彻底,依然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出招。第三排空间,更像是特斯拉给出的空间上的冗余:Model Y L日常是5座SUV,也能满足偶尔的6人出行。
总之,这款为中国开发的加长Model Y,妥协的并没有很彻底。
Model Y L只比Model Y高出两万多的定价,看似已经没有什么后续降价的余地了,毕竟,如果再降价会让Model Y的长续航四驱版更加没有性价比。不过,Model Y L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调价的空间,比如,三年免息的金融政策升级为五年免息,就相当于变相的促销。
比如,今年年初上市的焕新版Model Y,在4月份首次推出了5年0息金融方案,以此来刺激终端销量。
在Model Y L正式发布之前,有消息称,这款车型定位介于Model Y和Model X之间的新车,预计售价在40万元左右。最终实际售价比预估低了6万多,刚好相差了FSD的价格。
Model Y L33.9万元的售价到底有没有竞争力,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Model Y L要面对的竞争局面,跟当时的Model 3和Model Y 完全不同。
过去这些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每一个国产品牌都想围攻Model 3和Model Y,把他们推下神坛。因此,特斯拉成为细分市场的价格锚点:其他对标的车型要解释,为什么比特斯拉更值?
从小米SU7到小米YU7,雷军也在发布会上公开对标特斯拉。如今,小米SU7的销量超越Model 3,成功取代特斯拉,成为这一市场的新的价格锚点。而这个故事,很有可能在小米YU7上重演。
特斯拉不得不接招,前不久,特斯拉推出了续航超过800KM的Model 3的长续航后驱版。道理很明显,当国产车把700+的续航里程,做到了20万级的标配,特斯拉已经无法“躺赢”。
当特斯拉不再是价格锚点,也就意味着,它失去了在细分市场的定价权。对于晚发的Model Y L来说也是如此。在它发布前不久,理想i8、乐道L90两款纯电六座版SUV推向市场,其中,上市一周的乐道L90已经跻身了中大型SUV周销量TOP3。理想i8在调价调配置后,把售价拉到了33.98万元。
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理想i8、理想MEGA处于敌无我有的“有没有”赛道。“当友商们反应过来,开始‘摸着理想过河’,推出和我们类似的产品时,就进入了‘好不好’的竞争阶段。”他说道。
当六座车市场已经有了“爆款”,Model Y L要面对的正是“好不好”的竞争。在这个阶段,消费者挑选纯电六座时,已经有了可对标的对象。比如,理想i8把续航做到了700+公里,冰箱彩电大沙发和高阶智驾统统标配;蔚来把价格带到了26万级......
在纯电六座市场,没有先发优势的特斯拉,在配置上也不占优势。特斯拉引以为傲的三电上的领先,对降本的作用,比改善消费者体验更明显。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被国产品牌绕开,消费者的阈值不断被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拉高。就连特斯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可以被华为和小米破解。特斯拉在中国还有多少杀伤力,主要看调价和FSD,后者几乎完全取决于政策。因此,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丧失定价权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