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网站近期对20多款混动车(包括插混和增程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加油时实际加油数量远超汽车企业对这些车型标注的油箱额定容积,这就意味着汽车企业为了显示混动车油耗不高而在油箱容积方面做了手脚,其中差异最大的超过三成。
一向以来,不少汽车企业都说自家的混动车省油,或者说是比燃油车省油,借此来证明他们比燃油车更有技术优势,然而业界一直都对混动车是否省油存在争议。
目前国内的混动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程,一种是插混。增程车在电池电量足够的时候直接用电池给电机供电驱动车辆,而燃油发动机仅发电,然后由电动机再驱动车辆,这种模式导致能量转换增加了一个环节,导致燃油的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插混与增程不一样,插混属于并联模式,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在电池电量足够的时候,燃油发动机不会启动,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驶时,燃油发动机可以同时驱动车辆和为发电机提供动力给电池充电,这时候较为省油,而在高速公路行车时燃油发动机就全力驱动汽车。
从技术上来说,插混似乎比增程要省油许多,不过这两种技术都会导致车辆重量增加不少,车身也会比同级燃油车高一些,由此就会导致车辆的油耗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高速行车时的油耗更是比燃油车高出不少,毕竟车辆更重、风阻系数也更高。
但是一些汽车企业却说他们的混动车比同级燃油车省油,这就让业界疑惑了,如今这些混动车被汽车测试机构发现混动车的油箱实际容积竟然比他们的标称容积高出如此之多,这就让人猜测他们的实际油耗恐怕与汽车企业宣称的油耗存在不小的差异。
汽车企业大幅增加混动车的油箱,还有一个因素是为了增加混动车的续航,毕竟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一直都备受关注,而混动车为了考虑到续航、能耗、成本等因素又不能大幅度增加电池,而增加油箱的容积就可以大幅增加续航。
有意思的是向来被抨击做插混却用大油箱的某知名电动汽车企业参与测试的几款汽车,它的油箱比标称容积偏差不算太大,一款偏差率在6.3%,一款偏差率在3.5%,偏差率与国家标准差异不大,反而是好几家新造车企业的车型偏差率较高,偏差率超过一成的七款车型中除了一款是外资车外,六款都是新造车,还有四款的偏差率在9%-10%之间。
业界人士指出油箱实际容积与标称容积存在差异实属正常,因为汽油存在热胀冷缩的特性,为了保障汽车的安全,油箱的标称容积普遍比实际容积小一些,国家相关标准就明确规定额定容积为油箱最大容积的95%。
汽车企业将油箱的实际容积比额定容积大5%-10%左右应该属于正常范围,只是上述测试的20多款车中有七款比额定容积超过10%以上就相当奇怪了,这就让人猜测这样做是为了提供更长的续航数据以及更低的油耗数据,有利于参数竞赛;另外那几款挨着10%的车企也很有意思,处于正常范围的最高值,争议较小,但是又有助于续航和油耗的参数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