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8月19日电(记者王鹤)美国研究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18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中国企业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国内投资额,实现“历史性转变”。此前,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多年来将约80%的投资用于国内市场。
报告称,中国企业大约从2014年开始扩大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投资,已宣布的国内项目投资额从2014年的不到50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至2019年的年均390亿美元,随后到2020年降至250亿美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2021年和2022年国内电动汽车供应链投资额又飙升至年均920亿美元,2023年降至410亿美元,到2024年则进一步降至150亿美元。
报告显示,中企对海外电动汽车供应链早年投资较少,从2018年至2020年开始逐渐增长,到2022年和2023年急剧上升,但到2024年又回落,降至160亿美元。然而,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海外投资额已首次超过国内投资额。
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已宣布的制造投资规模,浅色为海外投资,深色为国内投资(荣鼎报告截图)
电池制造商海外扩张先行,整车制造投资正迎头赶上
报告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池领域,投资占比达74%,表明电池制造商是海外扩张的先行者。
报告指出,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耗资约20亿美元建设的电池工厂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首次重大出海动作。远景动力、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在运输成本高昂和海外客户对本地化供应的要求推动下,紧随其后进行布局。相比之下,在贸易壁垒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商近期才开始更加重视海外的本地化生产。比亚迪2023年才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家乘用车工厂,投资额约45亿美元。
报告显示,由于海外项目往往成本更高,建设时间更长,且面临更高的监管和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比在国内面临更大挑战。例如,中国国内的电池工厂通常在3至12个月内即可开始启动建设;而海外工厂则需要10至24个月,在某些情况下,开工前的筹备过程甚至需要两年多时间。此外,在中企已宣布的海外电动汽车相关制造投资项目中,仅四分之一已完工。
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海,但海外产能份额仍相对较低。报告显示,算上现有产能和已宣布的规划项目产能,截至2024年,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电池总产能约为4647吉瓦时(GWh),而在海外的电池产能仅为707吉瓦时;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电动汽车总产能约为2800万辆,而海外产能仅4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电动车整车制造商的重心仍主要在国内市场。但随着欧盟等海外市场提高准入门槛和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的海外整车组装业务正在快速扩张。
编辑:葛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