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当口,每一个技术突破都可能改写行业格局。近日,法雷奥(Valeo)在中国市场接连斩获三项关键订单,覆盖电动化、热管理及智能座舱三大领域的消息,在业内引发了不小关注。
百年企业的困境
作为一家成立于1923年的企业,法雷奥是法国汽车零部件巨头,2025年位列全球供应商百强榜第13位,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年销售额超220亿欧元,中国市场贡献17%的份额并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但近年来,这家百年企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电动化业务上,欧美传统车企电动化车型销量欠佳,中国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财报信息,法雷奥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1%至106.6亿欧元,净利润暴跌26%至1.04亿欧元(2024年上半年为1.41亿欧元),且因美元疲软导致7.5亿欧元汇率损失及客户需求缩减。2025年,该公司已将全年销售额预期从215亿欧元下调至205亿欧元。
市场环境层面,主要市场汽车产销下滑、外汇疲软,加之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了法雷奥的营收。在中国市场,本土竞争对手(如华为、华域视觉)对于市场份额的挤压不容小觑,2024年法雷奥中国区主机厂配套销售额实际下滑8%,考虑汇率后降幅进一步扩大,显著低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增速。
因此,法雷奥一方面急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出突破,以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多维度技术突破
法雷奥此次的三大新项目各有亮点,比如获得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新项目定点的外置式主动进气格栅。
这个即将于2026年7月量产、生命周期产量约100万件的产品,搭载着全新4Nm大扭矩电机平台技术,其叶片采用的高亮钢琴黑外观搭配隐藏式工业美学设计,也突破了传统内置格栅的形态限制。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外观升级,而是汽车“智能呼吸系统”的重构。基于车速、温度等多维度参数,它能自动调控格栅开闭程度,实现高效散热与降低风阻,助力新能源汽车续航与性能提升。在新能源车续航焦虑仍待解决的当下,这一技术优势或能吸引更多车企的目光。
获得中国某主流车企新订单的“五合一深度集成功率电子模块”也值得关注。此方案采用深度集成的电气和软件融合技术,集成逆变器、车载充电器、车载直流转换器、电源分配单元、电子保险丝等最新技术,可实现约20%的减重,有力支持客户下一代电驱系统开发和整车架构技术演进。
随着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发展,部件的紧凑性、轻量化和成本优化成为行业核心需求,法雷奥的这一模块显然紧跟趋势,有望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本土化布局的深层逻辑
此次三大项目中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是全景抬头显示系统(P-HUD)的订单。这一具有极富科技感的驾驶舱显示模式,在小米YU7上市时为广大车友所熟知。
法雷奥的P-HUD系统是与广州某头部车企合作,它将前挡风玻璃转化为45英寸级虚拟交互屏,显示模块隐藏于仪表台,能通过局部调光技术平衡功耗与显示效果,车速、导航信息投射于驾驶员自然视野,减少了视线偏移风险。
而该订单从项目启动到六个月内极速落地,在业内尤其是对外企来说,也属于相当高效的步骤。要迅速跑整个链条,除了要跟客户形成高效对接外,还取决于跟上游头部企业如福耀玻璃等是否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布局了,所以跟一些上游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遇到这种项目,也很难在几个月内跑完从项目启动到商业落地的过程”。法雷奥内部相关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其实这项技术此前在公司内已经跑通,Demo演示也成型了,因此项目启动的时候更多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实现快速量产。
法雷奥荆州研发中心与佛山工厂的分工协作,也构成了其供应链体系的关键节点。荆州研发中心主要负责研发,汇聚本土人才在汽车热管理等技术上不断突破,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开发优化,而佛山工厂贴近客户集群,分散分布也规避了单一基地风险,可以配合法雷奥在中国的其他基地形成“珠三角-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三角创新网络。
当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技术试验场的当下,零部件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质变,本土车企的迭代速度倒逼供应链加速创新,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则决定了市场地位。这种节奏在十年前难以想象,而这种压力转化成的动力,正让中国研发输出至全球体系。
从这个角度看,法雷奥的三大项目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里程碑,更像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切片。当电动化进入深水区,智能化竞争白热化,零部件巨头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着产业格局的走向。这场静默的突围战,或许比新车发布更能预示汽车业的未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