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具体而言,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3%,调整后净利润为215.0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9.78%。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398.43亿元的营收,尽管这一业务仍面临8亿元的经营亏损,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3.69亿元营收和全年62亿元的净亏损,其增长势头强劲,亏损也在逐步收窄。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从去年二季度的15.4%增长至今年二季度的26.4%。
小米集团内部对于汽车业务的未来充满信心,有内部人士透露,该业务有望提前实现盈利。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也曾表示,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业务将扭亏为盈。这一预测使得小米有望成为新势力车企中汽车业务最快盈利的公司。
小米新车的生产和交付也在加速进行。据一位小米YU7车主透露,他原本预计9月才能交付的新车,已经提前一个月提车。在小米官方小程序上,SU7的交付日期在34周以上,而YU7的交付日期则更长,达到了41周以上。尽管面临产能压力,但小米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仍然超过了15.75万辆,全年交付目标定为35万辆。
小米集团整体业绩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车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小米汽车的营收增长了625.58%,这一增速远超公司整体营收的增速。同时,小米汽车的产品布局也在不断完善,今年6月推出的首款纯电SUV车型YU7,售价在25.35万至32.99万元之间,从7月开始交付后,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8.79万辆,占全年目标的53.69%。
然而,小米汽车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产能限制仍然存在,尽管小米汽车一期制造基地的年设计产能为15万辆,二期基地投产后合计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年,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个品牌推出了同级同类产品,如理想i8、乐道L90等,对小米汽车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因此,提升产能、完善产品布局、进入细分市场,将是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