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军说,轮轴比是3。
赵东先说,轮轴比应该是4。
然后他再说,轮轴比是小米发明的。
我细品了这件事十几遍,我发现找不到任何一个队去站,然后去发声。
”
作者|吕嘉豪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因为按正常人理解的轮轴比来判断,那确实数据应该是4而不是3;但是赵东自己都说了这个概念是小米发明的,是汽车行业里”亘古未有”的,那”最终解释权”是不是在小米那,他的指摘很可能随时被他们重新定义而驳回啊。
到这里我聊不下去了,因为接下来任何一点逻辑上的分析,都会开始是抬杠。
你想说什么话只取决于无论你想站在谁的那一边。
所以我只能换个角度,也说说心里话:求求各位了,我希望能到轮轴比为止,汽车行业不需要,也请别再创造新的”无用”的东西,也别再把别的行业里那一套拿进汽车行业来给自己”创收”了。
因为汽车行业已经被这些东西搞臭了。
比如现在汽车搞一个预售发布会,然后结束了一会儿发个截图——xx分钟xxxxxxx个订单。
正常人都知道下定不等于购买,但是身为正常人的你,知道定金、订金、大定、大订、小定、小订的区别吗?
这里面一个选错,万劫不复哦。
早先“定”这个词,是《礼记》里寓意非常好的来源,也就是传统婚俗纳吉与纳征——男方先付点小钱(这是小定),相当于预报名,八字合了再下血本(这是大定)。
一旦你半途悔婚,定金是不退的,这合情合理——来到现代,根据《民法典》第586-587条,定金是合同担保形式,具有双向约束力(违约方需承担罚则)。
车企把这套千年婚约仪式直接套用到卖车上:下定等于订婚,锁单如同领证,提车那刻就是入洞房——听起来挺有仪式感,还有点古风浪漫。
但如果是“订金”就不一样了,它默认可退,也没有法律明确定义,纯纯君子协定。所以如果你很贪便宜,想要下个订单,如果转让有利可图就转,不然就退钱,那遇到“大定”,你可就只能一泻千里了。
而如果都是“订金”,那也不错呀,管你2000还是5000,公司能报销,你先垫付一下,刷个单,我有话题,你也不亏,到时候真实转化率惨淡反正也是后话了。
我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这里面还能再做文章,小米有可退大定,七天无理由退款,你别问我7天后退了多少,你就看我发布会当天定了多少就完事。
写着写着,我突然发现,大定小定真不是事儿,我差点把盲订给忘了。
泡泡玛特靠盲盒卖出河南首富,车企一看,机会这不就来了吗?我现在激光雷达、城市NOA还在试验场地里不太利索没关系,PPT做做好,饼画真一点,提前两年预售,美其名曰“盲订”。到时候你不满意要退钱没关系啊,我解决的是现在的现金流。
因为是“盲”,所以你是先到先得,买到就赚到,还是货不对板,左右减配,全系等OTA,没人知道。
因为“盲订”而享受到的限量特权,尊享身份,一转头,发现如果车好,小定时的早鸟优惠跟你也没差多少,而如果车差,你就会只恨没拿这5000块早两年买比特币。
你看,你要买的是车,但你拿到的是提前上诺亚方舟的船票,你往左看,船在哪儿还不知道,往右看,洪水来不来也不知道。
这是你们耳熟能详的,如果往深了切,我耳朵旁边嗡嗡叫的词多了去了。
以前我们把一个池塘叫作一个“生态”,现在一个手机一个中控屏就是一个“生态”。
这场轰轰烈烈的词汇搬运运动,本质上是三方心照不宣的共谋。
车企需要漂亮的数据和性感的故事去融资、去上市、去稳住股价。
资本市场流行看订单率,你的股价会随着你的发布会成功与否去成功与否。
消费者 比起买车,更期待在参与历史、引领潮流的虚幻优越感中。
真正在失血的,是这个行业的根基和诚信。
赵东嘲弄别的车企连错误答案都抄,却也应该停下脚步想想,这显而易见的错误,为何让人纷纷引用。
要么,都是草包,完全不懂,真当它是个宝。
要么,明知是错,能有收益,错也是个宝了。
言尽于此,你懂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