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明明只是想优雅地骑个车,结果不是在红绿灯路口卡裆,就是被路边小狗追着跑,最后还因为不会刹车而用脚刹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骑行中“社死又保命”的必备小知识,让你少走弯路,少出洋相(至少不出重复的洋相)。
1. 坐垫高度:别让双腿委屈求“全”
很多人调坐垫就跟相亲似的——随便找个高度就将就过了。结果骑完车膝盖疼得像是刚跑完马拉松。
正确姿势:坐在坐垫上,脚后跟踩在踏板最低点,腿刚好伸直的高度就是你的“真命天高”。用前脚掌踩踏板时,膝盖会微弯,这才是最省力又不伤膝盖的姿势。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曾经因为坐垫太低骑了十公里,第二天走路姿势像极了刚上岸的螃蟹。
2. 刹车:你的手不是摆设
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只顾前刹或只顾后刹。前者可能让你表演前空翻,后者则让你与墙亲密接触。
黄金法则:同时使用前后刹车,以前刹为主后刹为辅。遇到紧急情况,先轻捏后刹再逐渐加大前刹力度,这样才能优雅地停下而不是优雅地飞出去。
记得上次下坡我只用了前刹,结果差点给路边大树行了个大礼——还是头朝下的那种。
3. 变速器:不是装饰品!
见过有人爬坡时面目狰狞地站起来蹬车,仿佛在用生命与重力对抗吗?变速器就是你的爬坡神器。
小贴士:提前变速!快到坡底就开始降档,别等到踩不动了再变——那时候链条承受的压力比你骂街的声音还大。
平路骑行保持每分钟踩踏80-90圈的节奏最省力,这个频率被戏称为“黄金踏频”,记住了,你不是在踩缝纫机,不需要那么拼命。
4. 喝水:等你渴了再喝就晚了
很多人骑到口干舌燥才想起来喝水,这时候身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了。
专业骑友每隔15-20分钟就会喝一小口,不是因为他们讲究,是因为他们不想中途找厕所(划掉)是因为科学补水能保持状态。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能撑到目的地再喝水,结果后半程骑得像是沙漠里爬行的蜥蜴。
5. 手势:比朋友圈暗语还重要
骑行手势是骑友间的摩斯密码,关键时刻能保命:
左手平举:右转(没错,反的)
左手上摆:减速
左手下摆:停车
背后手指指向:路面障碍物位置
上次骑队伍前面忘了打手势,后面的队友差点亲吻排水沟,至今我还在赔罪奶茶。
6. 装备:安全≠不酷
头盔不是帽子,要水平戴在前额上方两指处,系好带子,别学偶像剧斜戴着装酷——摔的时候可是脑袋着地,不是造型着地。
夜间反光装备能让你看起来像夜间出没的奥特曼,但总比被撞成“折翼天使”强。我曾以为穿黑色夜骑很酷,直到差点被司机当成移动黑影...
7. 预判能力:你不是算命先生但要会看相
学会观察路况和行人:遛狗的大爷可能会突然被狗遛;戴耳机的小哥根本听不见车铃;玩手机的行人走路路线比醉汉还随性...
提前假设“他们看不见我”,你就知道该怎么骑了。上次我遇到一个边走路边直播的小姐姐,为了避开她,我成功表演了一个“人车分离”——幸好没人看见。
8. 修车技能:不求精通但求不求人
补胎是骑行界的ABC,不会的话就像吃饭不会用筷子。至少学会:扒胎、找洞、打磨、涂胶、贴补、装回。
别像我第一次补胎,胶水涂得比502还厚,最后内胎粘外胎上,取下来比生孩子还难。
9. 骑行礼仪:做个有素质的骑手
超车时说声“左边过”或摇车铃,不是因为你礼貌,是怕前车突然变道把你送进绿化带。
遇到徒步的,减速慢行,溅人一身水不是技术好是人品差。别问我是怎么被骂的...
好了,今天的骑行社死小课堂就到这里。相信掌握了这些知识,你依然会出洋相——但至少是新的洋相!
评论区等你来分享:你在骑行中经历过哪些社死瞬间?或者你有什么独门骑行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