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脱保潮”来了,这是今年下半年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业内估计,今年会有超100 万辆新能源车过保,不少老修理厂老板赶紧派人去学三电维修技术,这已然不是笑谈,而是成为了市场缩影。传统燃油车的售后以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部件的维护为主,而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则围绕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展开,其中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近40%的电池售后服务成为重中之重。
据统计,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卖得快、修得慢”,正在影响着产业发展。当然,挑战中也蕴藏着巨大商机,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售后维保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000亿元,其中“三电”维保占比将超过15%,对应市场规模约450亿元。根据预测,未来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质保到期车辆数量将继续急剧增加,未来8年内,动力电池质保到期的车辆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燃油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约40万家,而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仅2万到3万家,更严峻的是,人才缺口巨大,预计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将达82.4万人,而当前持有三电维修资质的技工不足10万人。为面对新能源汽车维保的严峻形势,在政策的引导下,电池厂家、主机厂、保险公司、4s集团背景的三电维修网络与独立售后的三电维修品牌纷纷发力,在为新能源车主解决“修车难、修车贵”的同时,迎接新商机的到来。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从厂家主导转向社会化服务
2025年3月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将三电纳入年检,催生出检测更多的服务需求。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量变转到质变,后市场的服务质量就成为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升级的关键环节。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存在显著差异,其核心区别在于“动力系统的重构带来了全新的服务需求”。据从维保厂商得到的数据看,当下三电维保主要来自电池检测、电机维护及电控系统升级;其他服务占比情况如下,钣喷服务占比30%、常规保养占比20%、智能系统维护占比10%等。这也就使得新能源汽车维保厂商的技术与人才能力需要大幅提升,才得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维保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保的“痛点”主要在于两方面:成本与技术。首先看成本,中保研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50.96%,20万元车型电池更换成本超10万元,部分高端车型达22万元。4s店电池模组更换费用较第三方高近万元,高压系统检修平均排期2~4周。居高不下的电池成本,进而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保费高涨,由于新能源不同车型搭载的电池种类不同,保险公司难以区分搭载电池的损耗程度,缺乏数据积累导致其定价缺乏合理性。为了终结“只换不修”的困局,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扛起了新能源汽车售后的大旗,成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售后服务品牌——“宁家服务”,为行业及社会提供新能源售后全新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新能源车已经接近2000万辆。早在2015年,宁德时代就成立了售后服务部,2024年该售后服务部独立成为后市场服务品牌——“宁家服务”。2025年8月10日,“宁家服务”迎来品牌成立一周年暨宁德时代售后业务成立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同时其上海旗舰直营体验中心与泰国直营门店同步开业。“宁家服务”通过直营体验中心、授权服务商和全球化网络,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电池检测、维保、回收等全链条服务。历经十年深耕,“宁家服务”已建立起覆盖75个国家、超过1100家服务门店的强大网络,同时拥有67座,总面积超过37万平米的备件仓网。
“宁家服务”推出的CTP返修服务,采用宁德时代原厂配件,严格遵循宁德时代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并享受官方质保,确保维修安全无忧。该返修服务价格远低于整包更换成本,为用户节省大量维修费用,打破了行业对CTP电池“只换不修”的困局。除了宁德时代,目前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也已启动售后服务站招募。
再看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维保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有103万人。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表示,在汽修业超百万的人才缺口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占了80%,相当于82.4万人。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员至少要具备三个能力,具备绝缘设备的高压电安全操作证书,同时要掌握规范化电池拆解回收的能力,还要既能读懂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码,又能进行基础数据的解析。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汽车维修人才转型难度较大,需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培训成本。
为解决这一“痛点”,国家政策方面一直在释放积极信号,早前,在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系统部署了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其中便强调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明确要求。在教育部职教司的指导下,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旨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职业教育平台,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目前已覆盖百余家职业院校、本科院校、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参与。
除了加强人才培训储备等方面,车企也在利用智能AI,协助维修人员对车辆进行快速“问诊”,如上汽集团和深空灵智合作推出汽车售后维修问诊平台,依托深空灵智自研的深空AI大模型,把老师傅的经验都装进了电脑里,维修问诊准确度能达到95%以上,定位故障时间从原来的几十分钟缩短到秒级,还降低了新技师的培训成本。
· 多元化维修网络重塑产业链
新能源主机厂在“三电”售后体系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成为市场控盘的关键力量,如特斯拉、理想的直营机电维修中心。比亚迪则构建了封闭独立的三电维修体系,依托自研电池技术和弗迪电池(全资子公司)形成闭环生态:自建专属维修中心仅服务比亚迪车型,不对外开放;车主通过授权网点提交电池维修需求后,复杂故障电池集中送至弗迪区域维修中心处理,期间提供备用电池保障用车,旧电池则交由上游前驱体供应商协同处理,回归再生产体系。目前该模式已在上海、青岛、厦门、西安、长沙、深圳6城试点区域维修中心,实现电池“维修-替换-回收”全链路内部循环,强化技术控制力与售后闭环。
保险公司也正将自建或主导维修网络作为关键策略。如中国人保旗下邦邦汽服打造“中保智修”连锁体系,提供三电维修、事故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北京旗舰店已投入运营,并在江西赣州打造首个“新能源维修网络”签约门店。与此同时,邦邦汽服新能源业务部与多地人保财险分公司协同,探索PICC品牌新能源汽车保险服务新模式,加速维修网络规划。
4s集团背景的三电维修网络亦蓬勃发展中,这种模式优势在于“资源整合”。如成都电驴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闪修中心”采用“店中店”模式,直接入驻中升集团旗下4s店的钣喷中心,4s店将钣喷业务与三电专修业务深度融合。钣喷中心承接新能源车车身修复的同时,内部设置的电驴闪修中心可同步处理三电系统维修,实现事故车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此模式降低了电驴集团的拓店成本,并借助中升成熟人才体系快速复制维修技师。目前电驴集团已布局33家直营维修中心及1家维修基地,计划至2025年底增至200家中心和10家基地,2026年底达500家中心和30家基地,目标覆盖全国90%城市。而独立售后的三电维修品牌,如电动工坊、绿动工坊等等也是新能源售后领域布局非常活跃的一股新势力。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脱保”车辆的不断增加,三电维保市场预计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多格局市场竞合的趋势下,协力打破“修车贵、修车难”魔咒,方能释放千亿市场的真正潜力。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