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你以为的“慢慢来”,在别人的 “往前冲” 面前,早已成了被淘汰的倒计时,毕竟,趋势的车轮从不会为滞后的脚步刹车,而机遇的窗口,也只留给主动迎上去的人。
本田在中国市场好像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它也成为了最不争气的日系品牌。
今年1—6月,本田在华累计销量为315152辆,同比下滑24.2%。这是什么概念?在2020年,本田在华曾创下了年销162.7万辆的峰值,短短五年过去,它连五分之一的销量都卖不到。7月终端汽车销量为52,567辆,同比下滑41.4%,其中广汽本田7月销量仅为16033辆,同比暴跌51.8%,创下2009年以来单月销量新低。
而广汽丰田那边就完全不同了,7月销量58011台,同比增长8.23%,今年1—7月累计销量402683台,同比增长3.36%。东风日产这边积极嫁接东风奕派的技术,推出的N7车型上市仅50天,订单便突破2万辆;紧接着,插电混动版本的N6也即将登场。
再也不可能有“一日本田,终生本田”这样的信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好多本田粉丝的想法。
前段时间的本田高管采访,还在说本田原本预计在2030年实现纯电汽车占比达30%,如今下调到20%以下,合着旁人都在奋力奔跑,你却连迈开脚步都嫌费劲?
广汽本田的合作期限为30年,根据合资协议,双方合作期限至2028年5月。这两年多时间,广汽本田想要走下去,就必须拿出所谓“妥协”中国市场的产品。
8月中,广汽本田的中方一把手也换人了。高洪祥将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职务,李进则调回集团总部。高洪祥亲历了广汽丰田这两年的翻身仗。
这也可以理解为广汽本田将加快学习广汽丰田的步伐,而这次人事换防,意味着广汽本田包括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手段,都加快提上日程进行整改,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任务,或许就是说服日方向中国车企学习,向纯电路线进击。
高光时刻谁都有,别拿曾经当永久
《头文字D》中说过:“开始落后一点不要紧,秋名山后段直路越来越少,急弯越来越多,到时候才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日本赛车的经典台词,却成了中国新能源浪潮的BGM。 时代在人们身后猛然擂鼓——以前客户花3万改排气听声浪,现在问能不能加装激光雷达。
油车的地位一落千丈,这话不假,但大众也在卖燃油车,人家怎么没跌得这么惨?隔壁家日产虽然也下滑,可好歹日产轩逸依旧在近半年榜单的Top10,SUV十强中丰田锐放、丰田锋兰达也占据领先位置。
曾经加价购买的CR-V在7月份销量不足1万辆,与6月份超1.7万辆的数据相比,下滑势头堪称猛烈。此外,本田雅阁6月份销量还超1.3万辆,7月份就下滑到9641辆。
最可怕的是,曾经年销11万的飞度,上半年只卖出了不到3000辆,7月份75辆,你敢信?
不买的原因也很简单——可以,但没必要。
现在飞度的入门款落地要10万元左右,这个价位能选的车型太多了。新能源车型中,如比亚迪海鸥,10.1英寸的大屏幕,市区通勤成本只有飞度的1/5;合资品牌里大众POLO Plus、丰田YARiS L致炫在价格方面足够有诚意。
现在年轻人买车,都看重大屏、倒车影像这些基本配置,即便是在燃油车上,这些也都是厂商重点布局的配置。飞度倒好,还在卖“机械素质”,减配减得也实在厉害,最新款的飞度还是采用了机械手刹,卤素大灯,低配连收音机都不舍得给装。
经典油车都比不过别人,也算是本田自己给自己设的困局。“日系供应链”和“内部决策机制”在燃油车黄金年代是品质保证,现在却成了拖后腿的包袱。别的品牌都在搞本土化降成本,本田还在为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和运费买单。
说白了,就是很多事情中国人没法拍板,中国团队无法决策,必须通过日本的讨论和审批。但问题是:这一级一级的流程走下来,等你这边还停留在PPT阶段时,人家的新车说不定都要迭代了。照这情形,又怎么可能打得过其他竞品?
别不屑于理解中国
其实以本田的实力想做好电动化也不难,但整个企业的气质就决定其跳不出固有的认知。
且不说e:NP1和e:NP2的失败,就说现在主打的车型,广汽本田P7这次把价格门槛拉到20万以内,表面看确实有诚意,620km的官方续航,90度大电池,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4.6秒……这些参数,放在同级别国产车里也算能打。但你要说有多惊艳,老实说,也就中规中矩,毕竟现在连入门级国产纯电都能喊出“700+km续航”。
再看看P7的智能化——Honda SENSING、AR实景导航、自动泊车,确实都安排上了。但遗憾的是,部分辅助驾驶功能仍需额外选配,一些功能在市区场景下还无法启用。这种 “临门一脚欠火候” 的体验,相较于主流国产新势力,确实显得有些保守。同为日系品牌,丰田和日产早已开始与中国供应商合作,积极引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比如与 Momenta 联手、加装激光雷达、搭载英伟达智驾芯片等,而本田至今尚未推出类似的产品。
混动算是本田的招牌了,本田此前宣布纯电车型的下调空白区,就将被混动车型填补,到2030年,本田预计实现220万辆混动车型的净增长,占比净增长销量的61%。
在大多数介绍本田混动车型时,消费者一般都会注意到本田方面非常注意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宣传。的确,省油就等于省钱,这当然是好事,也确实彰显了本田在发动机技术上的深厚功底。
但请问本田真的理解中国消费者为什么买混动吗?
现阶段,混动车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消费场景息息相关。在市区上下班,它可以像纯电车一样,安静、平顺,而且电费可比油费便宜多了。周末想带着家人自驾游,跑个几百公里长途也没问题,但重点是,实际上有80%的插混车主,用车的时候就是当纯电车开的。绝大多数开混动的车主只要不是长途,通常都会使用纯电。
在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赋能下,雅阁插混的NEDC纯电续航达到106公里,相比国产,秦PLUS DM-i能做到纯电120公里,价格还便宜一截。
当然,更均衡,动力顺滑、能耗稳定、油电切换不突兀,这是本田的优势,但要看看重经济划算的中国消费者要不要买账,而且是在别的长板也没那么长的情况下。
燃油车方面缺乏有效的换代车型,新能源产品又缺乏后劲,本田在短时间内销量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反弹了。
本田管理层真应该冷静地想一想,时代变了,电动汽车的大潮已经汹涌而至,当年日系车的神话已不存在。是选择顺应时代、尊重市场、倾听消费者,还是故步自封?若执意后者,被时代洪流淘汰将是唯一结局。
到时候除了信仰,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