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特斯拉加入混战,谁会“杀死”六座纯电SUV大赛?
创始人
2025-08-20 16:53:04
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8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 L,起售价33.9万元,预计2025年9月交付。这一消息瞬间点燃市场热情,也让30万级六座纯电 SUV 市场的竞争彻底白热化。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声:“Model Y L可算来了,理想i8终于有个可以直接对比的车了,欢迎大家踊跃对比。” 这句话直接将该细分市场的四位核心玩家推至台前——特斯拉 Model Y L、理想i8、蔚来乐道L90、问界M8纯电。它们共性鲜明:轴距近3米、三排六座布局、纯电驱动。

六座SUV受热捧

多因素共同驱动

自理想ONE打开市场后,适配家庭的六座新能源SUV,逐渐成了市场热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中大型、大型SUV累计零售164.6万辆,同比增长52.5%;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133.1万辆,渗透率超80%。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三重因素共同驱动:

家庭出行需求升级。三孩政策推行叠加生活水平提升,家庭出行人数增多。六座车的“2+2+2”布局,比七座车“2+3+2”更方便第三排进出,第二排独立座椅也提升了舒适性,刚好契合多成员家庭的空间刚需。

新能源技术打消顾虑。电池技术进步让纯电SUV续航大幅提升,补能设施也在加速完善,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明显缓解。同时,纯电车在节能、静谧性上的优势,也让驾乘体验优于传统燃油车。

契合汽车消费升级趋势。现在消费者购车,不再只看价格,更看重品质、配置与智能化。六座纯电SUV在空间设计、舒适配置、智能驾驶等方面持续升级,正好匹配了这一需求变化。

续航能力、性价比、智驾……

四款车各有杀手锏

特斯拉Model Y L的上市,使30万—35万元级六座纯电SUV市场的竞争格局骤然清晰。

特斯拉Model Y L以82kWh三元锂电池、751km CLTC续航、4.5秒百公里加速和0.216风阻系数确立性能基准,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在舒适性与操控性之间取得平衡。然而,其HW4.0硬件虽已到位,城市NOA尚未开放,FSD选装价格高达6.4万元,本土化功能仍待验证。

理想i8统一售价33.98万元,采用前150 kW异步电机与后250kW永磁电机组合,综合功率400kW,零百加速3.8秒;97.8kWh麒麟电池支持最高500kW快充,10分钟可补能500km,配合已建成的4C超充网络,补能效率处于同级前列。空气悬架支持±50mm高度调节,激光雷达与Orin-X芯片的组合为城市NOA年底覆盖百城提供硬件冗余。与Model Y L相比,i8以更高的配置和本土化服务抵消品牌溢价。

乐道L90采用整车26.58万—29.98万元、租电17.98万—21.38万元的定价策略,将入门门槛显著降低。5145mm车长与3110mm轴距提供充裕空间,高速120km/h匀速行驶、节能模式下600km CLTC续航在实际高速测试中达成率约73%,满足中短途出行需求。其4D毫米波雷达虽在点云密度上不及激光雷达,但在高速场景下表现稳定,成本控制与全天候工作能力突出,对价格敏感用户具有明显吸引力。

问界M8纯电预售价37.8万—44.8万元,定位最高。华为800V高压平台实现10分钟补能200km,四驱版零百加速进入5秒级。192线激光雷达与ADS 4系统组成的智驾方案在城区复杂场景下表现成熟,支持无保护左转、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其100kWh电池容量与705km CLTC续航处于主流水准,但价格区间已接近豪华品牌,市场容量有限。

谁将杀死比赛?

还需市场检验

从市场竞争逻辑看,四款车型的目标用户群体已明确分化,胜负需从销量与盈利两重维度判断:

从销量维度看,乐道L90用租电把入门价打到18万元以下,对价格敏感用户是“降维打击”。Model Y L与理想i8仅差800元,品牌力与配置力针锋相对,二者将瓜分30万—35万元核心区间。

从盈利维度分析,特斯拉全球供应链+碳积分摊销,毛利率有望维持20%以上;理想单车净利已连续4季度为正,i8预计仍能保持15%以上;乐道L90租电模式盈利模型尚未跑通;问界M8高举高打,量小利润高。

因此,记者综合判断认为,乐道L90有望凭租电价格“血洗”25万元以下市场,成为销量黑马;Model Y L与理想i8贴身肉搏,前者赢品牌与能耗,后者赢配置与场景,预计二者月销量均有望破万;问界M8纯电月销或稳定在3000—4000台,虽销量有限,但高端定位支撑高利润,或是四款车中单车利润最高的车型。

值得关注的是,智驾功能或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分水岭——华为ADS4与特斯拉FSD谁能率先落地成熟的城区NOA,可能影响2026年的市场格局。

最终谁能在六座纯电 SUV 大战中真正胜出,还需交给市场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激烈竞争已形成正向循环:车企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与产品优化,而消费者将获得更多优质选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在这种博弈中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博士变“滞销货”,高校缩编是刀... 当今社会,博士这一曾经备受尊崇的高学历群体,如今却逐渐沦为就业市场中的“滞销货”。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
安卓系统怎么安装到应用,安卓系...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安卓手机里那些应用是怎么安装的?是不是觉得这事儿很简单,点一下就搞定了?其实,这其...
新能源汽车成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动...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823.5万辆,同比增...
小米SU7 Ultra首都机场... 近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小米SU7 Ultra的广告牌已经正...
小米汽车全系列车型确认参展20... 小米汽车近日宣布,其全系列车型SU7、SU7 Ultra及YU7将亮相即将于8月29日至9月7日举行...
安徽逆袭!汽车产量半年破150...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过去,以“法人所在地”为基准的统计方式让...
新造车销量遇冷,外资电车来袭,... 近期,第33周的新造车市场销售数据揭晓,数据显示,仅有零跑一家车企的销量成功破万,其余新造车品牌的销...
吉利银河M9首搭AI座舱,智能... 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吉利再一次走在了行业的前沿,推出了全球首个可大规模应用的 AI 座舱 ——...
世纪会面!萝卜快跑与Waymo... 2025年7月11日,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内,一场关乎未来出行的对话正在进行。萝...
博威合金与泰科电子联合突破,“... 博威合金近期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这一期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报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