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无法制造出电动汽车5分钟快速充电设施?”
《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2024年的产量占全球70%以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价格和技术上都领先于美国汽车公司。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分钟充电技术”。
文章观察到,今年春天,两家中国企业宣布了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的新突破——电动汽车只需充电五分钟即可行驶数百公里。很容易想象,五分钟充电技术将如何改变美国司机对电动汽车的态度。广泛可用的电源和与加油时间相当的充电时间,将大大缓解许多人提到的续航焦虑。但是分析师表示,美国的购车者不太可能很快获得五分钟快速充电的机会。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分析道,中国电动汽车的快充系统依赖两件事:能够快速充电的车辆,以及能够从电网输送匹配电力的充电设施。
文章以一家中国车企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开发了一种峰值充电容量为1000千瓦(约合1兆瓦)的电池。这种峰值速率可以在五分钟内增加足够的电量。而美国市场上的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峰值充电速率在400千瓦或以下。与此同时,这款车在中国的售价约为3.7万美元(约合26万元人民币),远低于其他市场销售的新型快充汽车。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虽然其他汽车制造商最终可能会弄清楚如何建造兆瓦充电系统,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谈及充电设施的建造,文章说,在中国,建造大功率充电站的过程可能更为顺利。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汽车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罗素表示,中国政府将电动汽车充电站视为关键基础设施,其重视程度可与美国对高速公路维护的投入相媲美。
文章说,目前尚不确定特朗普政府撤销支持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减缓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罗素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美国汽车公司会缺乏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动力。而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对充电网络的前期投入。“他们在市场尚未形成之前,就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市场就永远无法真正发展起来。”罗素说。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