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
轧材厂棒材车间棒一2线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工序能耗23.91kgce/t
混合煤气0.53GJ/t
电耗64.5Kwh/t
压缩空气6.06kg/t
……
多项指标在精准控制下
实现新突破
生产效率更是创下今年最好水平
为“老、小产线”的潜能释放
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
管技人员联动,为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大力协同,如同“指南针”与“工具箱”,为产线运转指点迷津。
管理层面瞄准“高产低耗”核心目标,将产量目标与各项能耗指标深度绑定,拆解为加热、轧机、精整环节具体任务,明确各岗位责任边界与操作标准,让“每个环节有跟踪、每个偏差有处理”,为效能提升指定好方向。
技术团队聚焦现场攻坚,针对18规格轧制的工艺难点,通过优化轧机启停时序、细化钢坯温差调控参数等举措,把理论最优值转化为可落地的实操方案。比如将换孔时间压缩到3分钟,直接降低轧机空转能耗,助力工序能耗降至23.91kgce/t,实现能耗与产量目标同步达成。
2
员工深耕岗位,以执行力让目标落地生根
每项指标的达成,最终依靠岗位员工“死盯、盯死”的工作态度来执行。
加热组紧盯钢坯温度仪表盘,在高温炙烤中持续微调阀门,将温差牢牢锁在±15℃内,让混合煤气消耗稳定,确保每一分能源都转化为有效加热。
轧机操作工把换孔流程牢记于心、践行于手,从定位到校验误差不超2秒,将8分钟换孔时间压减至5分钟以下,为64.5Kwh/t的电耗指标筑起防线。
精整组提前半小时上岗,对打包机、辊道等设备认真巡检,确保设备安全且正常,另外还严格按捆重精准调节气压,实现了6.06kg/t的压缩空气消耗。
他们以“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坚守,把车间的要求与技术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能。
3
开展良性竞争,以赛马机制激活团队动能
丙班创下班产纪录的同时,将18规格轧制参数、设备运行阈值等实战数据,分享给其他班组作参考。
最强对手乙班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内部方案,层层优化,除了为班产再增37吨外,还实现全月零堆钢。
其他班组也快马加鞭、奋勇争先:丁班琢磨出“快速处理弯钢”技巧,甲班也不甘示弱总结出“辊道润滑周期与能耗”处理办法,保障本班指标决不掉队的同时,步步紧逼前茅班组。
在这种你追我赶不服输、好办法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下,最终酝酿出棒一2线在“比”中提质、在“学”中增效、在“赶”中突破、在“超”中升级的强大聚合力。
棒一2线作为“老、小”产线
生产持续有突破
是基层基础管理做深做实的结果
从管理技术的协同支撑
到岗位员工的精准执行
再到班组间的良性竞技
无不是对基础管理的夯实和加固
相信只要把基层基础管理的根系扎得够深
“老、小”产线也能在全员合力中
迸发出强劲突破动能
创造出更大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