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写给汽车小白的知识点,方便对车有个基础的了解。
按照不同的维度整理成以下几大类。
基本构成
基本构成是:车身、发动机/电机、底盘、电气设备
车身
普通家用车车身大部分用的是“高强度钢”,而豪车则是“铝合金”,再豪华一点用的是“碳纤维”,属于磕到修不起的。
当然,这几样材料都是车身上比较重要的地方才用,比如AB柱,防止碰撞时驾驶舱变形。其他地方用的是次一级的材料,比如普通钢材。
发动机(燃油车)
气缸类型有:L型、V型和W型。
比如常说的L4,就是4缸直列;V8,就是8缸V型排列;W12,就是12缸W型排列。
而排量就相当于发动机的肺活量,进气量。排量越大,油耗越高,动力越强,比如1.5T排量>1.5L排量。家用车1.5L足够了。
底盘
底盘包含悬挂系统和变速箱。
悬挂系统就是决定车过坑颠不颠。独立悬挂就是左右轮互不影响,过坑时一边颠一边稳。家用车前悬大多是麦佛逊,成本低;豪车后悬用多连杆,舒适性好,过坑不颠,坐车像坐船。而非独立悬挂就是左右车轮连在一起,过坑一起颠,成本低,承载强,比如面包车后悬、硬派越野,为了抗造。
变速箱是燃油车和混动车的关键,决定换挡顺不顺,卡不卡顿。
电气设备
包含车内用电的装置,比如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电机、电池、电控)、车机系统(导航、语音控制)、智能驾驶、空调、座椅、灯光等。
燃油车也是有电池的!点火、灯光、空调等都需要用到电~
汽车分类
目前汽车分三大类:燃油车、纯电车、混动车
燃油车(加汽油/柴油)
优点:加油站多,续航不用慌;缺点:油价贵,尾气污染
纯电车(充电)
优点:省钱,噪音小;缺点:续航有限(冬天会缩水),需要充电桩。
混动车
插电混:可以充电,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油耗低;
油混:不用充电,发动机和电机自动配合,比纯燃油车省油。
具体可以看这里:一张图看懂油车、电车、混动车和增程车的区别
一张图了解油车、电车、混动车和增程车的优缺点及适配人群
车身类型
常见的车身类型有:轿车、SUV、MPV、越野。
从车身大小可以分为A00、A0、A、B、C、D级车。
关键参数
包含轴距、扭矩、马力/功率、排量(燃油车)、续航(纯电车)
轴距(单位:毫米)
前轮中心到后轮中心的距离,轴距越长,后排空间越大。
扭矩(单位:N・m)
爆发力指标,扭矩大,起步快、拉重物有劲。
马力
动力强弱的“指标”,马力越大,车越快,150马力比120马力超车更轻松。
排量(燃油车)
这个刚刚我们已经细说了,归在汽车的关键参数里。单位:L或T,比如 1.5L、2.0T)
续航里程(电动车)
满电跑多远,实际续航会比标准的低10%-20%左右,冬天一般会掉续航(单位:公里)
还有充电时间,一般纯电车快充基本能在半小时内能从30%充到80%。
保养维护
是的,车也是需要保养的!
机油
发动机润滑用的,5000-10000公里换一次,看说明书,别用太差的油。
轮胎
检查胎压(门上有标准值),花纹磨平了要换,否则雨天打滑,一般6-8万公里换。
刹车
刹车片磨薄了会异响,踩刹车滋滋响,及时换,否则刹不住。
电池
燃油车电池用3-5年,亏电了打不着火,平时别熄火开空调,耗电快。
玻璃水
挡风玻璃用,没了就加,好的玻璃水带润滑作用,雨刷刷起来很丝滑,不要用水,会结垢堵喷水孔。冬天买防冻的,不然冻住会裂水壶。
空气滤芯
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防灰尘),1-2万公里换一次,自己网购换很简单,店里收费高。
空调滤芯
过滤进入驾驶室的空气,建议进入冬夏前都换一次,否则吹出来的风有霉味。
火花塞(燃油车)
负责点燃汽油,3-6万公里换,不换会导致起步无力、油耗升高。
变速箱油
自动挡6-8万公里换,不换会换挡顿挫。
纯电车保养
不用换机油,但要定期检查电池健康度(4S店有专用设备)、电机冷却液(和燃油车冷却液不同,别混加)、刹车片(电动车刹车用得少,磨损慢,一般6-8万公里检查)。
实用小技巧
加油
看油箱盖提示(比如 “加 92 号及以上汽油”,别加错,加低了发动机可能抖)。
热车
冬天不用原地热车 10 分钟,启动后等 30 秒,慢慢开(水温上来再加速)。
停车
别停在树下(滴树脂/鸟屎)、别压马路牙子(伤轮胎)。
最后总结:
买车按需求,保养车按手册来,量力而行,车只是代步工具,切勿掉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