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2025年两次集中采购公务用车采购项目结果出炉,记者即时整理了2022—2025年该区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采购的公务用车数据。总体来看,内蒙古公务用车采购在政策驱动下,实现了从“传统燃油为主”到“新能源为主”的转型,同时兼顾成本控制和功能需求,采购体系日趋成熟。
4年间采购预算及数量保持稳定
从车辆采购数量方面来看,2022—2025年整体在50-60辆区间波动,较为稳定。2023年采购60辆,达到峰值;2024年采购50辆,略有下降;2025年采购52辆,小幅回升,整体保持稳定。
从采购预算金额来看,4年间,整体预算金额保持在1000万元—1100万元之间,相对稳定。2023年采购预算金额为1107万元,达到最高,这也与当年的采购数量正相关。2025年采购预算金额为1036万元,比2024年1101万元的预算金额少65万元,采购量却比2024年多2辆,降低预算的同时增加采购量,体现了更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更严格的采购审批流程以及更科学的车辆选型。
从预算金额与最终的成交金额数据来看,2022—2025年,每年的采购均有不同程度的资金节约,2022年节约0.88万元,节资率约为0.08%;2023年节约46.664万元,节资率约为4.22%;2024年节约23.46万元,节资率约为2.13%;2025年节约25.584万元,节资率约为2.47%。随着采购管理不断优化,节约资金效果较为显著,反映出采购流程日益规范,成本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新能源车占比大幅提高
从采购的车辆类型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采购量每年都在增加,占比也在逐年提高。2022年新能源车采购数量为16辆,占比为29.1%;2023年为24辆,占比为40%;2024年为29辆,占比为58%;2025年采购43辆,占比高达82.7%。
在新能源车采购类型上,2022年以新能源商务车和新能源轿车为主;2023年新能源轿车(15辆)依然是主力,此外还新增9辆新能源SUV;2024年新能源轿车(27辆)占绝对主导,新能源商务车(2辆)为辅;2025年新能源轿车(24辆)和插电混动商务车(19辆)成为最新选择。2025年,燃油车仍有少量需求,但整体占比大幅下降。总体来看,车型结构从“燃油车为主”向“新能源车为主、燃油车补充”转变,新能源车中轿车和商务车成为主流,燃油车仅保留特殊用途车型。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价格逐渐下降,在满足同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相对降低。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在采购时,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采购比例,利用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实现了在预算减少的情况下增加车辆采购数量,也符合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
中标品牌从分散到集中
2022—2024年,中标品牌逐渐多元化,且部分品牌成为主流。
比亚迪在2023年和2024年多次中标新能源轿车项目,显示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2025年,奇瑞和传祺成为主要中标品牌。
在燃油车采购领域,红旗每年均有中标项目,尤其在轿车和大型客车领域表现突出,保持在燃油公务用车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北京汽车和长城哈弗也占据重要位置。此外,奇瑞、传祺等品牌在不同年份有较多中标车辆,说明公务用车采购在关注本国产品的同时,也在根据车型需求选择不同品牌的优质产品。
从4年的中标结果来看,2022—2023年,中标品牌为比亚迪、传祺、宇通、红旗、金旅、福特全顺、长城、上汽大通、丰田柯斯达,品牌相对分散;2024—2025年,比亚迪、红旗、传祺多次中标,品牌集中度提升。
在采购流程上,内蒙古推行全流程电子化和“不见面开标”模式,流程更规范高效。在公务用车采购中,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新能源车采购中明确电池类型(锂离子电池等)和续航要求(如纯电续航≥60km),采购需求逐年细化,同时兼顾成本控制和功能需求,采购体系日趋成熟。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