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网)
转自:消费日报网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7月13日,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显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我国奶业在奶源建设、单产水平、乳品质量等方面不断提质增效,中国牛奶品质持续升级,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其中,作为行业“领头羊”的伊利,其原奶的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
为探寻这份跨越式升级背后的“密码”,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探访其中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伊利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以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实地感受中国奶业的智能化跃迁。
图为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唐 瑞 摄
科学饲养,喂好一头牛
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位于北纬40°的黄金奶源带,面积共1600亩。在牧场,记者看到,一头头奶牛正自由地采食、休憩或挤奶,现场并无工作人员。据介绍,这里早已告别了传统人工饲养,取而代之的是全流程自动化管理:自动饲喂、无人挤奶、机器人清粪,奶牛的日常由智能系统全方位保障。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牛舍温湿度,自动调节环境,确保奶牛始终处于舒适状态。
更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奶牛生产、牧草种植、粪肥利用在这里形成了绿色闭环:牧场产生的粪污经过智能化处理后,被转化为有机肥料,可循环用于牧草种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牧场坚持环保低碳理念,不仅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好氧发酵模式,粪渣经全自动控制处理后可被制成有机垫料,液体经过氧化降解后可作为液态肥为牧草种植提供肥料,完全实现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更通过引入太阳能、配置空气源热泵供暖、减少化石能源设施、采用电动生产车辆等措施为减排降碳、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牧场奠定基础。
图为在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观光游览的游客。唐 瑞 摄
此外,据记者了解,该牧场正在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观光牧场,在建设中融合了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观光互动、“智慧牧场”创新体验以及乳都牧业特色研学旅游等功能。
智慧工厂,生产一杯奶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液态奶和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记者感受到工业智能化的澎湃力量。生产线上,预处理环节,全球产能最大的预巴氏杀菌机、数字化均质机和最新一代“第五代均质头”共同节约了至少20%的运行成本;罐装环节,全球最快的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每小时可完成4万包牛奶的无菌灌装;在外包装环节,自动抓取多关节KUKA(库卡)机械手、无人驾驶小车和高空输送链实现自动上纸箱、开箱、放垫片、自动装箱、自动码垛作业;仓储环节中,无人小车穿梭往返,黑灯库房静静运转,实现了物料全流程无人化管理。
负责人告诉记者,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生产线全部采用欧洲卫生工程和设计联盟卫生标准设计,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德国GEA公司蒸发干燥技术装备,产能规模从过去的0.5吨/小时到目前的10吨/小时,效率提升20倍;听装生产线则达到120听/分钟,实现年产能6万吨,是目前全球产能及规模领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规划了32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7000吨,主要生产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金典、舒化等系列产品,是全球产能领先的单体工厂。
在智能高效的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从热能回收、纯奶一步法工艺,到雨水与牛奶水的再利用,“海绵工厂”让节能减排落到实处。每一杯牛奶不仅安全高效,更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图为伊利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生产线。唐 瑞 摄
创新中枢,赋能产业链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实验大楼格外醒目。作为中国乳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这里汇聚了10多位院士、百余名高级行业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5000多名全产业链研发人员。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围绕“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品质”五大战略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已在乳铁蛋白提取、益生菌包埋等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攻克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例如,过去从10吨原奶中才能提取1公斤乳铁蛋白,而如今通过自主研发的“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常温纯牛奶中的乳铁蛋白保留率已由原来的10%提升至90%以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乳业国创中心二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将继续推进奶牛育种、乳品深加工、AI与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乳制品精深加工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新型奶基食品,为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从生态牧场的科学饲养,到智能工厂的高效智造,再到创新中枢的前沿突破,中国奶业正在以智能化的方式,构建起完整、绿色、可持续的全产业链。在呼和浩特的实地探访中,记者看到的每一头牛、每一杯奶,都见证着中国奶业加速奔跑的身影。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所言:“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