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戏剧性分野,纯电车型凭借政策红利与基础设施完善持续扩张,而增程技术却在“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中艰难突围。很多消费者在概念测试环节认可增程式电动车“无续航焦虑+电动驾驶质感”的双重优势,但实际购车决策时却难以抉择。
这种显著的“认知-行为背离”现象,根源在于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痛点:亏电状态下的动力衰减、能量转化效率低下、以及补能网络覆盖不足。
正如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院长梁伟强在发布会上强调的,“中国用户需要一种既能跑得远,又不必天天找充电桩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效率革命,重新定义能量转化法则
当主流厂商仍将“增程车亏电油耗不低于6L/100km”视为技术天花板时,广汽工程师团队通过三阶段技术攻关,最终以3.73kWh/L的油电转化效率改写了行业标准。这项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跨学科协作的典范。
一方面,是热效率的极限挖掘。第四代发动机采用的“火山型燃烧系统”,通过类金刚石涂层活塞环与梯度压力缸体设计,将热能损失降低19%(相当于传统发动机多转化2.1kWh能量/升汽油),配合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精确控制,实现每箱油多跑50公里的实际增益。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研发的非晶-碳纤维复合电机,利用磁畴定向排列技术降低75%铁损,其0.003Ω的超低内阻使得能量传递效率突破97%。研发团队甚至建立了“转子动力学能耗模型”,对每分钟8000转工况下的空气摩擦损耗进行优化。
同时,基于强化学习开发的ENERGY-MIND系统,可实时处理车速、坡度、电池SOC等12维参数,在1.35亿种能量分配组合中动态选择最优解。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使城市拥堵路况的燃油经济性提升23%。
“真正的技术,终将被时代记住。”
这份坚持让星源增程平台的首款A级轿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价规程》实测中,取得亏电油耗仅3.3L/100km的惊人成绩。换算为能源成本,比特斯拉Model 3标称电耗(12.6kWh/100km)在峰值电价时段的等效油费更低,彻底打破了“增程不经济”的行业偏见。
重塑增程车用车体验标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增程车始终面临着多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追求强劲动力输出时,发动机高负荷运转必然带来明显噪音。为延长续航不得不搭载大容量电池,但受限于400V电压平台的技术瓶颈,主流车型峰值充电功率仅60kW左右。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忍受长达1小时的充电等待,与传统燃油车3分钟加油体验形成鲜明落差。
对此,全新昊铂HL增程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三大突破。
首先是革命性的曲轴直连架构将传统增程器12%的传动损耗降至4.7%,配合覆盖全车60个关键噪声传递路径的声学包方案,在85kW高功率发电状态下仍能保持34分贝的图书馆级静谧性。
新车采用“智能储能+超快补能”双轨策略,60度电池组提供扎实续航基础,800V 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补能效率,其能量补给速度已接近传统燃油车3分钟加油的实用标准。
而且这一次新车践行“顶配即标配”的产品哲学,将激光雷达、空气悬架等传统高端选装配置全部纳入基础配置清单。这种“配置平权”的策略彻底改变了豪华车市场的定价规则。
正如广汽昊铂品牌首席执行官马海洋在技术发布会上强调的,“安全是豪华的底色,安全配置全是满配没有选配,这就是我们践行‘国资好车’的坚定承诺”。
从技术优势到用户价值
光有领先技术还不够,星源增程通过构建“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完整商业闭环,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体系。
“让每一位用户,在复杂多变的场景下,都能用得省、开得爽、坐得安。”梁伟强的发言掷地有声。
为此,车企投资了35亿元建设的2.4万根智能充电桩,不仅覆盖全国90%高速服务区,更创新性地采用“错峰免费+高峰补贴”模式。这种基建布局有效破解了用户充电费用高于油费的核心焦虑,使补能成本较竞品降低40%。
同时,新车推出的6年15万公里超长质保方案,较行业平均标准延长40%。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和预防性维护技术,用户年均养护成本可降低2300元,二手车残值率提升15个百分点。
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技术参数的突破,而在于将已知技术组合出最优商业价值,这种技术商业化的能力,才是昊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它也将重新定义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总结
当行业为固态电池何时落地争论不休时,广汽用15年深耕证明,技术路线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之别。用户要的不是技术名词,而是“一周一充”的省心;市场缺的不是创新概念,而是“亏电不焦虑”的实在;产业需要的不是颠覆宣言,而是“每升油多发0.3度电”的坚持。
正如发布会结尾那句,“真正的坚持,终将让改变发生。”在电动化转型的深水区,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把冷板凳坐热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