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大年是增长关键。
作者|陈艳
编辑|张述冠
“四季度开始,我们将进入一车双能的大产品周期,我们有信心不仅实现规模领先,而且公司经营也将进入盈利、自我造血的全新阶段。”8月1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2025 Q2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
小鹏汽车截至 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340.9亿元,较 2024年同期上升132.5%;毛利率提升至16.5%,高于2024年同期的13.5%;净亏损收窄至11.4亿元,与2024年同期的26.5亿元相比大幅减少。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的营收、交付量、毛利率、现金储备均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二季度(4 - 6 月),小鹏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1.9%至9.3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62.8%至4.8亿元,均为公司上市以来最佳表现。这些数据,为何小鹏此前“今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承诺奠定了基础。
在价格竞争压力之下,小鹏汽车的毛利率环比大幅提升3.8个百分点,超市场预期达到14.3%,对此,小鹏财务副总裁吴佳铭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技术改进、平台通用化水平提高(“扶摇”架构成果显现)以及供应链谈判带来的成本降低。此外,2025款G6和G9因提供受欢迎的版本配置,毛利率也非常健康。
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在纯电车型、智能驾驶、人工智能以及出海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取得不错成果。
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是否表明小鹏汽车已经找到了通往盈利大门的钥匙?
二季度营收182.7亿 但仍旧亏损
去年下半年,小鹏汽车在市场布局上动作频频,接连推出MONA M03、P7 + 两款车型。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公司月销量从8月约1万台迅速攀升至12月近 3.5万台。然而,这两款低价车型在带来销量增长的同时,也拉低了小鹏的平均售价。今年一季度,MONA M03 和P7 +合计销量占比高达81.7%,直接拖累小鹏单车收入(不含增值税)降至15.3万元。
不过,随着二季度多个改款车型交付量逐步爬坡,小鹏单车收入环比回升至16.4万元,MONA M03和P7 +合计销量占比也降至65%。开售近一年后,MONA M03已完成阶段性使命。按照何小鹏的预期,全新P7将成为拉动销量新的增长点。随着新车开启交付,9月起小鹏月销量预计将稳定在4万辆以上。
尽管小鹏汽车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逐渐收获成果,但今年仍面临重要考题,即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水平。为此,小鹏汽车持续调整,正如何小鹏此前所言,淘汰赛中无人敢躺平,唯有持续奔跑才能确保不掉队。
具体从小鹏汽车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营收达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 15.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增加至168.8亿元,同比增长147.6%,环比增长17.5%。
值得关注的是,小鹏汽车收入来源多元化,一部分来自与大众汽车的合作,二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3.9亿元,同比增长7.6%。
自2024年第一季度起,小鹏汽车先后确认了来自G9平台合作的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合作相关收入。8月15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宣布联合开发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应用范围扩大,自 2027年起,将从大众品牌本地在研纯电动车型拓展至在华生产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小鹏汽车管理层表示,今年下半年这两项合作收入有望增长,新拓展的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收入将在相关车型量产后确认。
净亏损方面,小鹏汽车今年二季度净亏损为4.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12.8亿元收窄 62.8%,相较今年一季度6.6亿元收窄 28.1%。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为17.3%,创历史新高,整车毛利率达到14.3%,较2025 年一季度增长3.8个百分点,较2024 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且连续八个季度改善。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有信心加速规模增长、提高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研发水平并突破技术创新界限。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交付超19.7万辆,同比增加 279.0%,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二季度交付汽车10.3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41.6%。
小鹏汽车在研发上持续投入,今年二季度研发费用为22.1亿元,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11.4%。而其现金储备较为充足,截至今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75.7亿元,较今年一季度增加,比去年同期多102亿元,为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不过,上半年,小鹏汽车虽总营收翻番,达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亏损状况却仍在持续,上半年净亏损11.4亿元,较 2024年同期减少15亿。
此外,小鹏汽车为今年三季度立下目标,预计汽车交付量在11.3万辆至11.8万辆之间,总收入预计在196亿元至210亿元之间。今年前7个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 23.39万台,同比增长270%。
产品大年是增长关键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针对下半年发展重点及明年规划作出详细回应。今年是小鹏汽车的产品大年,增程新车将加速入市,新车具体规划如下:
其一,小鹏增程版X9将在 Q4量产,明年完成国内外上市。今年四季度,小鹏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小鹏 X9,定位 40万级。明年全面完成超级电动车型国内外上市,开启“一车双能”产品周期。鲲鹏超电版 X9 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后续还将发布多款超级电动车型,具备同类新能源产品中最长纯电续航和最快5C超快充电。这意味着2025年小鹏将全面完成智能化和“一车双能源”全新一代技术平台升级,加速整体规模增长。
其二,全新小鹏P7将于下周正式上市,售价定位30万级。随着全新P7的交付,何小鹏放话称,“目标是9月起公司月交付量将会稳健地超过4万台。”
虽然何小鹏暂时没有透露预售数据,但他表示,“这次P7的关注度极高,远超我们在去年底定今年规划时的想象,小定数据打破了之前所有的车型,包括MONA M03、P7+的同期历史记录。” 从用户画像来看,小鹏全新P7这次也破圈了,男性用户占比非常高,且P7的用户是小鹏旗下车型的用户群体中最年轻的。
其三,小鹏预告了L4车型落地进展。支持L4的车型将于2026年量产,并在部分区域试点 Robotaxi运营和服务。何小鹏认为,未来有两种车,一种具备L4能力需人开,一种具备 L4能力无人开,这需要时间和政策法规支持。
何小鹏还表示,小鹏在Robotaxi业务上有独特优势,一是前装量产,将是中国首家在 Robotaxi前装量产就具备L4算力、软件和硬件能力的车企;二是无区域限制,无需为每个地方重新用激光雷达扫描做高清匹配。
在辅助驾驶方面,何小鹏表示,当前第一梯队辅助驾驶水平相近,有算力的用算力,没算力的用算力+ 激光雷达。从三季度上市的小鹏G7和P7开始,各车型Ultra 版本将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是行业内最新一代旗舰车型算力的3倍以上。
小鹏G7、P7和后续车型的Ultra版本还将部署端侧VLA + VLM大模型,车端模型规模提升至数十亿参数量,VLA模型运行帧率是同行的2倍以上。近期公司将向G7 Ultra 版本车主推送VLA模型初始版本,该模型与L4 Robotaxi 同源。何小鹏的目标是,未来18个月,基于图灵芯片+ VLA模型的能力比行业主流城市辅助驾驶能力提高数十倍,在安全性、全场景和用户体验上对标有人驾驶的L3。
此外,何小鹏还透露了下阶段公司在AI、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除上述芯片与车型规划外,小鹏人形机器人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将在1024小鹏科技日亮相。
扩版图,全球化布局加速
在海外市场拓展上,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正式进军英国、意大利、爱尔兰、芬兰、波兰、瑞士等市场,业务版图迅速扩张,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从销量数据来看,上半年海外累计交付量突破18701辆,同比增长217%,但只占总交付量的9.5%,整体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7月第一台在印尼当地生产的小鹏X9成功交付印尼车主,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小鹏正式开启全球本地化生产战略,为后续深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2025年3月,小鹏汽车宣布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计划下半年在印尼实现本地生产,6月26日,小鹏X9在印尼上市,起售价9.9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3.7万元),并宣布右舵版小鹏X9于7月在雅加达实现本地化生产,标志着其首个海外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截至2025年5月,小鹏在印尼累计销量为330辆,虽处于市场导入期,但作为新进入者已展现增长潜力。
对于未来发展规划,何小鹏表示,公司将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重聚焦四大核心能力提升,即技术、组织能力、商业化能力以及全球化。其中,全球化被明确列为小鹏四大支柱能力之一,凸显其重要战略地位。
何小鹏最后表示:“按照规划,到2026年下半年,小鹏将全面完成鲲鹏超级电动以及Ultra版本在海外市场的上市,进一步丰富海外产品矩阵,增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