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像传统汽车厂商”,是理想的宿命吗?
创始人
2025-08-22 22:49:18
0

十年枪林弹雨,理想变强了,可也变得越来越像传统汽车厂商了。

这话可不是我拍脑袋直接下的暴论,而是在跟罗永浩那长达四小时的热谈中,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亲口说的。

李想原话是这样:我们今天那么多配置都不好,我觉得我们有很多时候,又会本能的因为竞争变得越来越像传统汽车厂商了。

很明显,李想在说上市后紧急听劝、匆忙改版降价的i8。当然,i8还不像传统厂商那么夸张。

传统厂商上市产品时往往喜欢推出六七个甚至更多个版本,同时再叠加大量选装,搞得非常复杂,经常弄得用户云里雾里。

在对谈中,罗永浩甚至痛斥传统厂商的做法简直就是“陋习”。而对当年理想ONE只有一个版本的做法,罗永浩就欣赏不已。

李想其实也很满意理想ONE的做法。在官宣i8改配的那篇微博中,李想说i8在“对齐理想ONE的价值定义”。

但非常遗憾的是,理想ONE早已成为过去式,而要让理想ONE价值定义的历史遗风继续吹下去,对于李想以及整个理想汽车来说,恐怕都越来越难了。

“打回去”的李想和增程

小学时期,李想刚从沧州回石家庄,就碰到了“天崩开局”。

那时候,李想皮肤黝黑、牙齿发黄、操着一口沧州口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石家庄外来者,李想受尽了小区和学校里小孩的嘲笑,甚至霸凌,脸都被抓烂了。

尽管跟着武师哥哥练过实战性很强的八极拳,可作为一个被视为异类的外来者,强烈的自卑感让李想在一开始被霸凌时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忍气吞声,一直忍了好几个月,直到李想妈妈说“你必须得自己打回去”。

于是,李想擒贼先擒王,先把最厉害的打了。结果自然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李想还成了孩子王。

多年以后,在经历过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两次相对顺遂的成功创业之后,李想在第三次创业成立理想时,又遇到了“天崩开局”。

这一次,李想又成为了一个选择“落后技术”增程、专门造奶爸车的汽车制造业外来者,他叛逆、另类,还狂妄。

特别是由于孤注一掷地选择增程路线造车,内内外外的质疑和打压如潮水般涌向了李想。

内部,理想团队认为插电式混动是个更好的方案;外部,投资人表示理想只要做增程就不投了。

但李想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必须做增程。

好不容易熬到了2018年10月,理想ONE马上就要量产。可由于融不到资,理想资金链几近断裂——时乖命蹇的理想,在黎明之际却迎来了生死关头。

为了融资,李想四处奔波。他说,在融资过程中,还曾经被一位投资人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直到李想找到了王兴,理想才得以从生死关头挣脱。

在跟罗永浩的对谈中,言及王兴时,李想竟眼睛一红,流下了眼泪。

原来,就在2018年理想B轮融资时,王兴就想投,可李想却把王兴拒绝了。

但后来理想陷入生死关头,李想反过来又找到王兴时,王兴还是选择了用3亿美金将理想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尽管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劝王兴不要投资理想。

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始交付。24个月后,理想ONE实现月销破万,成为了中国品牌史上第一款价格卖到30万以上,还做到月销过万的车型。

李想不仅创造了历史,还站着把钱和面子都挣了回来。

理想ONE能有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李想对自己的挖掘和发现。

李想说他从来不做前期调研,自己本来就有过增程车、电动车的真实体验。

在理想刚刚成立的2015年前后,雪佛兰早已推出了Volt这款增程车,但这款车本身销量并不好,而增程技术在行业内也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

李想本人在体验过雪佛兰Volt之后也说“什么破玩意”。不过,李想当时就发现,增程技术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

更直接推动李想做增程的,是彼时Model S由于补能不方便给他带来的糟糕体验。

2014年4月,马斯克亲来中国给首批Model S车主交了车,其中就有李想。

后来李想有次冬天开着Model S从北京去了古北水镇,返程时,Model S剩余续航已经不多,而路上服务区的充电桩又不能工作,幸好返程一路下坡,李想才有惊无险的回到家。

否则,汽车之家老板李想马路上推Model S,或许就是当年的一个热门新闻了。

在有了那次糟糕体验之后,李想就觉得续航问题必须解决,而解决之道就是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增程,即使在汽车行业内,增程是公认的落后技术。

此外,理想ONE上市时,李想又做了一件挑战行业惯例的事情,就是让理想ONE只有一个配置。

因为在李想看来,做一堆配置,其实很多时候是有点跟用户勾心斗角。

另外,李想还认为只做一个配置其实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研发费用,非常适合彼时刚刚起步、资金紧张的理想。

理想ONE大卖之后,理想又顺势推出了更精进的L系列,而L系列虽然被外界嘲讽套娃,但却实实在在的全都成为爆款。

这其中,理想L9作为一款40万以上的车,上市后首个完整销售月就交付量破万,首个完整销售年交付量就破10万,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品牌的历史记录。

在从理想ONE到L系列接连大卖的过程中,增程这个饱受嘲讽和质疑的技术,也逐渐从边缘位置“打回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舞台中央。

不过,与上学时用八极拳还击校园霸凌不一样,李想在用增程打开新能源市场局面之后,的确打得一拳开,但却也没全开——纯电那里还待理想继续出拳。

纯电车“不难”,李想却被纯电难住

在跟罗永浩的对谈中,李想谈到造纯电车时十分自信。

他说:“电动车其实并不难的,就跟我们今天做纯电动,其实上来就能做到最好的水平一样。”

理想MEGA和i8尽管都因为设计和定价而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三电基础素质、续航补能水平上,MEGA和i8都非常能打。

可对于理想来说,造最好的电动车也许并不难,但造出爆款电动车,却的确是一件难事。最起码,现在仍然很难。

毕竟,MEGA和i8的上市均让理想陷入极其尴尬被动的局面中。

MEGA是理想纯电的开山之作,李想曾说MEGA会挑战月销8000台,成为50万以上不分能源形式销量最高的车型。

如果目标实现的话,那么理想毫无疑问又会创造一个史无前例的行业记录。

可惜的是,李想的期待落空了。

MEGA 55.98万的起售价被吐槽定价过高,网络上更是铺天盖地都是攻击MEGA像棺材的恶毒言论。由于最终定单反响不好,上市仅一个多月,MEGA的价格紧急下调到了52.98万。

尽管价格直降3万,但月销8000台对于MEGA来说依旧是天方夜谭。

不过到了去年11月份,MEGA第1万台量产车下线。横向对比的话,MEGA作为一款50万以上的纯电MPV,销量还是有着相对不错的表现。

i8与MEGA也有着类似的命运。

激进的造型让i8饱受争议,没有VLA、冰箱彩电需要选装的入门版竟然还要32万,这让i8又被外界吐槽定价过高。

由于最终定单反响不好,这次上市仅一个星期,i8就匆忙改版降价。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ONE和MEGA均是带着极高李想个人色彩的产品,前者是理想在增程市场的开山之作,后者是理想在纯电市场的开山之作,都显得那么叛逆、另类,还狂妄,但取得的市场结果却天差地别。

MEGA开始做时,李想已经有了四个孩子,所以他认为六座SUV基本就不够用了。此外,李想自己心里还有一个目标,希望做一款全世界最宽敞、空间最好、最极致的一个产品。

于是,理想就规划了MEGA。

李想还曾说过,MEGA就是他为自己和身边朋友造的车。

所以,造MEGA跟造理想ONE一样,都是李想基于自己的需求和愿景而造的。

出发点一样,结果却天差地别,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或许就是理想汽车变了,变得“越来越像传统汽车厂商了”。

在MEGA上市失利后的反思信中,李想表示错误地将“ MEGA 从 0 到 1 的阶段当成了从 1 到 10 的阶段”,理想汽车从上到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这不就是传统大企业做新产品时常常陷入的窘境吗?

而从i8一开始的上市表现来看,践行“从0到1”、避免“欲望超越价值”,理想仍然没有做好。

尽管李想说造“电动车其实并不难”,但现实却是电动车一再让李想碰一鼻子灰。

李想终于不会“太容易”了

汽车之家在2013年上市后,李想就开始了寻找下一次创业机会。

李想说他有一件事非常痛苦,就是汽车之家从2009年以后就太容易了,没有遇到过任何的竞争。

当然来到今天,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强度内卷,李想大概率没有这种痛苦了。

对于李想来说,目前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将汽车和人工智能连在一起。这是行业未来,也是理想汽车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有的壁垒。

毕竟,中国汽车供应链又全又强,无论是L系列产品,还是纯电产品,在产品方面,理想可以做到,别的厂商其实也可以做到。

看看吧,现在有多少车都在模仿理想。

因此,理想当前正不遗余力推进智驾、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并且今年在AI方面的投资会高达60亿。

另外,李想在去年的AI Talk中还表示,理想未来100%会做人工智能机器人。

从智驾到机器人,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理想对抗未来市场竞争的坚固壁垒。

在李想看来,如果走人工智能这条路的话,那么理想的组织方式就需要有变化。

李想认为全世界组织方式最成功的就两大类公司,一类是流程很强的公司,比如华为、IBM,但这一类的公司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其实就会稍微弱一些。

另一类是不依赖流程,人才密度很高的公司,比如字节跳动、谷歌,这一类的公司往往就是用OKR这样的简单工具把人才连接在一起。

而李想希望做的是把流程和人才密度结合的一起。

他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公司主体是依赖高人才密度,但同时为了适配硬件供应链,能否把一些经过最佳实践的流程变成人才所使用的工具。

同时,李想还认为,如果理想是一个未来更好的人工智能组织,那么应该跟人工智能的生产力是一样的。

此外,李想还尤其注重一件事情——极高频率地迭代。

李想分享道,成功人士都有三条关键的共性,第一条是赛道选的准,第二条是赛道选的长,第三条就是极高频率地迭代。

种种现象都表明,李想一直在带着理想做极高频率地迭代。

从理想ONE被问界M7“打残”,理想迅速学习华为,并切换L系列产品;到去年几乎每周一个新版本的迭代端到端,高速推进超充站的建设;再到今年三次改组销售服务体系架构,i8上市不利后一个星期就推出“听劝版”。

面对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理想的迭代能力明显要强过很多对手,而这也是理想尤其不“传统厂商”的一面。

如果说汽车之家的一家独大,让李想因为没有竞争而感到“痛苦”,那么如今操盘为了成为人工智能公司而极高频率迭代,同时又要面对许多强大对手的理想,李想应该会觉得非常有战斗感了吧。

写在最后

理想ONE开始交付后,有供应商欺负理想,明明谈好的产线却毁约让给别家。

为了保供,理想负责供应链的员工亲自去现场盯着。如果供应商用理想的产线生产其他家的,理想有员工直接躺在产线上,用生命逼供应商生产理想的部件。

谈到这里时,李想说“我们真是供应链铁军”。

那个时候,上到李想,下到员工,大家某种程度上都带着一种英雄主义去做事,甚至发挥了不要命的精神。

李想的英雄主义是充分发挥他“超级产品经理”的能力,把控着产品的定义、公司的发展,不仅把车打造成爆款产品,还把理想汽车这家公司塑造的格外具有爆发力。

而员工的英雄主义则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果决、高效的去完成理想汽车共同的目标。

然而到了现在,理想已经是一家拥有3.4万员工、百万级用户,储备资金达到1100亿的庞然大物。

这也就意味着,要做一件事,波及到的利益方会更多,李想的掣肘也就更多。

与此同时,无数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当一个团队变得家大业大之后,要再保持创业的热血以及对创新的激情,无比艰难,需要跟人性进行对抗。

多少现在的守旧派,当年都是吵着要打烂旧势力的激进派。

那么,“越来越像传统汽车厂商”,是理想的宿命吗?

事实上,思想上纠结于是不是宿命并不重要,如何在行动上保持新潮、避免越来越传统才最重要,而这也许是李想始终要面对的难题,并且是伴随理想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难解决的难题。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2025,高校安家费名存实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与你同行的,原文标题:《2025,高校安家费“取消”元年!》,题图来自:...
安卓模拟器2.0系统,系统升级... 你有没有想过,在电脑上玩手游也能这么畅快?没错,就是那个神奇的安卓模拟器2.0系统!今天,就让我带你...
岚图携手央视发布“岚海智混”技... 8月22日,岚图汽车携手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正式发布其全栈自研的“岚海智混技术”。该技术以全域8...
安卓开启系统计步权限,安卓系统...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里的计步功能简直是个小助手,不仅能记录你的步数,还能帮你分析运动情况呢!不过,想要...
刚播热度破12000,全员狠人... 文案|一十三编辑|苏打水国产剧中的王牌,毫无疑问是都市剧。这几年都市剧更是骤然觉醒,摆脱了狗血、过时...
杨幂的一滴泪,救了她自己 2025年的夏天,似乎是杨幂的转运之季。她先是在《酱园弄·悬案》众明星包围中,把一介女囚演得辛辣又叫...
极狐T1纯电小车预售启动,续航... 极狐T1纯电小车近日正式开启预售,这款新车型以其丰富的配置和合理的价格定位吸引了广泛关注。据悉,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