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兴起,深刻重构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作为其核心亮点之一,自动驾驶技术有望进一步颠覆传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替代发动机,革新了汽车动力核心,那么自动驾驶技术则将重塑驾驶主体,带来用户角色与消费终端的全面变革。本文将围绕这一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自动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自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以来,便不断寻求提升对工具的驾驭能力,自动化是其中较为高级的能力。起初,人类在神话传说的瑰丽想象与科幻小说的奇妙构想中,探索着自动化驾驭工具的奥秘。后来,这些想象逐步走向现实。
有观点认为,最早的自动驾驶交通工具是船舶。古代水手在与风浪搏击几个世纪后,发明了利用自然力量代替人力的装置。而现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其标志性时间节点是1925年。彼时,纽约市展示了一辆远程控制的“幽灵汽车”,让人们首次看到了想象中的自动驾驶汽车,既令人欣喜,又让人感到害怕。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当下似乎仍处在探索与变革的十字路口,与百年前并无二致。大约从1920年起,汽车开始涌入欧美一些城市,到1980年,全球各地因汽车数量庞大而显得拥挤不堪。人们很容易将自动驾驶革命视为20世纪普及传统汽车体验的重复,而自动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可类比于汽车与马车的差异。
此外,这一演变进程不仅速度可能更快,规模也将更为宏大,其背后的推动力是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采用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爆发式增长,到2030年将占汽车销量的28%。
对未来的预测可以更加大胆,因为现实的发展往往超出常人想象。1943年计算机时代来临之际,IBM公司总裁托马斯·沃森断言:“我认为全球市场可能只需要5台计算机。”数字设备公司(DEC)总裁肯·奥尔森在1977年深信,“我找不到谁想在家里放一台计算机的理由”。
但现实的发展就像科幻小说的预测一样,总是出乎理性的CEO和专家们的意料。
率先被改变的行业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将深刻改变汽车制造、销售、运营、维修、保险等相关行业,其中出租车行业首当其冲。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国内外大量布局。从国内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5月,百度萝卜快跑已在全球超过15个城市部署了逾1000台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7月,萝卜快跑宣布计划将数千辆RoboTaxi接入Uber(优步),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提供服务。
从国外企业来看,今年6月,特斯拉以ModelYFSD车型在奥斯汀开始提供RoboTaxi服务,并预计今年9月将服务范围扩展至旧金山。近期,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称,累计运营单量达到1000万单,计划将RoboTaxi服务从现有的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及奥斯汀,扩大到纽约、亚特兰大、东京等地区。
无人出租车或许只是无人驾驶汽车应用的冰山一角,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将波及私家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制造业。
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将促进共享,降低个人购车需求。无人共享汽车的到来,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若仅需轻触屏幕即可完成无人出租车(以及其他形式的无人共享汽车)的预约与乘坐,人们可能会倾向于放弃私人购车。
简而言之,无论目的地何在,无论出行方式如何,专业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能即时响应,且成本更低、性能更佳,从而降低了个人购车的必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讲,在不远的将来,驾驶可能越来越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怀旧方式,或少数年轻人寻求刺激的选项(如同目前的赛车)。
实际上,年轻人的驾驶热情早已下降。20世纪80年代,大约70%的美国17岁青少年都持有驾照。但到了2014年,这一比例降到了45%以下。今后,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动驾驶汽车,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所需的汽车数量将远低于当前私家车的数量。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专业化运营。更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数据保障,将降低对个人使用者驾驶能力的要求(如驾照、年龄、随时进入手动驾驶)。与此同时,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科技要求,至少需要由数字平台或AI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很难完全由私人来运营。此外,专业化运营不仅适用于轿车,也可应用于其他交通工具,这对私家车形成替代效应。
自动驾驶技术还可能应用于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形成有机联系。共享单车已经改变了很多人在城市的骑行方式,提供全天候的本地交通服务,比步行更快捷,比乘坐公共交通更愉悦。假使共享单车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其或将对汽车行业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浪潮。
自动化还可以提升公共汽车和地铁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也会对汽车行业形成冲击。事实上,地铁驾驶的自动化程度已很高,引领着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潮流。
总有一天,自动驾驶汽车不仅会占领我们的道路,还会占领天空。甚至,空中的自动驾驶可能比地面上的发展更迅猛,因为在空中没有触碰障碍物的风险。实际上,在商业长途飞行中,自动驾驶仪在99%以上的时间里都是开启的。
受此影响,汽车制造业规模预计会大幅缩小。有研究预测,到2040年,受到共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影响,新车销售额将降低50%。
汽车行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在改变出租车和私家车行业的同时,自动驾驶也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是技术的表达,是从技术中涌现出来的,不仅随着技术的进化而重新调整适应,还必定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形成和重构,从而引发范式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形态。
自动驾驶汽车将带来诸多新增长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车载服务升级。自动驾驶带来的是自由的时间,而填充这些时间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如研究者所说的“出行链”一样,人们会乘车去好几个地方,而不仅仅是直接上下班,还包括接送孩子、买咖啡、去健身房等。因此,相比以前,我们每天会到访更多地方,停留的时间更短,涉及的范围更广。由此,我们在车上的时间可能更长且更自由。
对此,一种观点鲜明地提出:乘客会为更舒适的坐车体验支付额外费用,即使他们不再开车。换言之,自动驾驶时代可能出现的一种商业模式是获取我们的注意力,并实现注意力的货币化。
目前,通用汽车已经开始追踪司机听什么电台节目,并通过将这些数据和司机去往何处的记录结合起来,定制每个宣传广告。奥迪汽车则招募迪士尼公司团队,为熟悉媒体的乘客设计车内虚拟现实体验。
二是运物激增。与电商发展相向而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将使运输与交付成本骤降,效率倍增,引领自动驾驶运输行业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零售、本地服务、交通和土地使用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后,物流方面将进一步发挥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的优势,实现自动驾驶和电商的双赢。
2025年,菜鸟无人车再次将主力回到无人配送战线,目前已经在公开道路交付500台车,今年的目标是交付2500台。未来,受益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寄东西将变得非常便宜,就像发短信一样,货物将像信息一样流动。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将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更具影响力的应用领域——地理数据空间,从而显著提升地理数据的经济价值。
纵观人类文明史,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地图,始终是探索世界、拓展贸易、连接文明的重要基石。从上古“九鼎”所铸的山海图,到大航海时代的精密海图,空间信息一直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时至今日,地理数据的内涵已极大丰富,不仅包含精确的空间坐标,还融合了时间维度(即特定位置上人物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持续周期)和属性维度(即该位置所承载的人、事、物的特征与状态)。
自动驾驶的兴起,将进一步激活地理数据的潜能。它不仅依赖高精地图实现精准导航与路径规划,更通过实时感知与数据反馈,持续更新和优化空间信息。这一过程将重塑城市交通结构、商业布局乃至区域经济格局,推动地理数据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生产要素”,在智能出行时代释放前所未有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三是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汽车制造及运营相关业态的转型,不仅依赖于,也将强力推动停车场、加油站、充电桩、智能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革新。想象一下,自动驾驶汽车不仅为人类开车,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支付车辆的保险费,这是对整个生态的彻底变革。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政府公共投资,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以及负责运营的平台公司将成为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
企业对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源自两大动因:首要便是抢占市场份额。这个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占有,相关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得车辆运营、车载服务、运输货物等方面的客源;二是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更有动力将创新聚焦于构建实体基础设施,如充电网络、自动驾驶车队以及其他增值服务设施,以此作为更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并打造可持续的企业竞争力。
Facebook母公司Meta2025年的总支出预计在660亿至720亿美元之间,其中大部分将用于AI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