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街头的车辆动力性能似乎正经历一场“隐形革命”。曾几何时,大马力车型是豪华与性能的代名词,400匹以上的马力、4-5秒的零百加速成绩,以及令人咋舌的价格,共同构筑了高性能车的门槛。而今,这一切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即便是采用了最昂贵的材料与最精密的构造,车辆的动力也很难轻易突破1000匹的大关。以布加迪的旗舰车型Chiron最终版为例,其惊人的1578匹马力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动力表现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家用电动车的峰值功率轻松超过400kW(约合544匹马力),而1000匹马力以上的四门电动车,价格甚至不到30万元。更令人惊讶的是,只需五十多万元,你就能拥有一台性能怪兽——小米SU7 Ultra,其最高马力可达1548匹,这在过去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趋势无疑意味着“性能平权”时代的到来,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性能驾驶的乐趣。高性能车型不仅提供了更快的加速和更高的极速,更在超车、紧急避障等关键时刻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上限。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安全地驾驭这些性能猛兽?
大马力车型,尤其是电动车,由于拥有夸张的轮上扭矩和更大的车身重量,极易突破轮胎抓地力极限导致打滑。频繁的高速制动也会导致制动系统温度升高,出现热衰减,影响刹车性能。因此,对于驾驶者的要求也更高。
一些地区,如南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已经推出了针对大马力车型的专精驾照,以提高驾驶门槛,确保道路安全。而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消费者充分体验电驱技术的进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米SU7 Ultra在这一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4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德国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刷新了圈速纪录,成为纽北总圈速榜的第三名,仅次于保时捷919 hybrid evo和大众ID.R这两台怪兽级别的原型车。随后,量产版车型也刷新了纽北量产电动车的纪录。
小米SU7 Ultra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赛道上,车辆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转弯、加速和制动,这对车上几乎所有子系统和零部件都是极其严格的考验。小米通过严苛的开发流程、极端的性能验证和更高的安全标准,确保了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降低打滑失控的风险,小米SU7 Ultra采用了赛道级别的软件和硬件。这包括与博世深入合作与精细标定的ESP系统,以及前后三电机的动态扭矩分配技术。小米还与倍耐力共同研发了高性能的P ZERO轮胎,提供了充沛的抓地力。在悬架结构上,小米SU7 Ultra采用了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高性能的可变阻尼电磁阀减振器,确保了车辆在过弯时的稳定性。
这些赛道级的软硬件不仅让小米SU7 Ultra在性能上更加极致,也让日常的驾驶变得更加从容和安全。无论是在高速巡航时紧急制动和躲避障碍物,还是在山路上平稳行驶,小米SU7 Ultra都能提供稳定而可靠的驾驶体验。
小米SU7 Ultra的赛道经历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例如,其强大的热管理能力不仅减少了电机和电池因发热而浪费的电量,还让车辆在高温高负载时的用车体验更加舒适。赛道级别的调校和验证也让小米SU7 Ultra在各种性能上更加可靠和安全。
小米SU7 Ultra的推出,不仅实现了油电之间的性能平权,更让不同马力的车型间实现了安全的平权。这无疑是小米对于电车行业的一大贡献。在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小米等中国车企敢于用更新的技术和更深层的思考来应对挑战,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