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由绿盟科技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相关院系出品,聚焦车联网安全,从安全态势、典型事件、攻击面与攻击技术、安全体系建设及未来展望多维度展开分析,为行业提供全面参考。
安全态势方面,政策环境利好,各国重视车联网安全,我国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将安全要求纳入车辆准入;但行业安全能力不足,车企多关注合规却难落地,数据泄露、跨境传输等风险突出,近十年数据和隐私泄露成安全事件首要影响类型。
典型安全事件上,报告分析9起案例,涵盖多环节风险。车端如本田汽车钥匙设计缺陷致无钥匙系统漏洞、操作系统QNX漏洞影响1.95亿辆车;数据安全如蔚来遭数据勒索、丰田云端配置错误致数据泄露;服务与供应链如YANDEX TAXI遭黑客操纵引发交通堵塞、丰田供应商遇袭致工厂停工;API与OTA安全如奔驰等车企API漏洞、特斯拉OTA系统被破解形成“灰色”市场。
攻击面与攻击技术层面,车端电子电气架构分分布式与中央集成式,关键组件有多媒体系统、T-BOX等6类,攻击面涵盖远程、V2X、近场等5类。攻击技术多样,云端存在JT/T808协议、MQTT服务等漏洞;V2X侧OBU设备有调试串口、HSM SDK等漏洞;近场可通过Wi-Fi、蓝牙钥匙等攻击;车身接口中USB接口可获调试权限,诊断接口可借工具构造报文控车;信息通信面临无线干扰、DDoS等攻击;智能驾驶算法则需防范数据投毒、逃逸等攻击。
安全体系建设提出四大体系。管理体系需契合UN R155等法规,覆盖全生命周期,规范风险评估与供应商管理;技术体系构建“VSOC+SDK”端云联动机制,终端SDK防护硬件,平台SOC监测预警;运营体系基于PPDR模型,建威胁检测与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评估成熟度;数据安全治理围绕全生命周期,从管理、防护、运营三维度构建框架,保障数据安全合规。
未来展望指出,需建多层纵深防御体系,明确车企与供应商责任,降低供应链风险;数据安全上,研究全生命周期防护技术,研制防护模块,为多网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提供支撑,推动车联网安全可控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